艺术品鉴定乱象已危及金融安全

  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原故宫(微博)博物院副院长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建行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个多亿,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9月5日《法制晚报(微博)》)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天价频出,亿元拍品更是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伴随着这幅热潮却是鉴定队伍鱼龙混杂,导致鉴定证书满天飞,制售赝品的不法分子有恃无恐,广大收藏爱好者深受其害,艺术品鉴定市场正在遭遇“信任危机”。在今年“3·15”晚会上,揭开了艺术品鉴定的“黑幕”:只要给出鉴定费,价格低廉的普通瓷器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

  相比这些为了骗取鉴定费的假“专家”,那些在收藏市场上具有一定威望的真专家所做出的评估,其危害更加。特别随着文交所、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以及艺术理财产品纷纷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艺术品金融化已经成为了市场的趋势。而艺术品市场的鉴定乱象无疑将威胁到金融安全。除了骗贷之外,对于金融化的艺术品进行虚假鉴定,无疑将使得每一位投资者都面临投资风险。

  “过程不太合规矩”,一位参与了“金缕玉衣”鉴定的专家对之“轻描淡写”,因为他们的鉴定并没有法律效力,因而也不会承担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专门规范鉴定市场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监管鉴定市场的行政部门,这无疑是导致鉴定市场乱象的重要原因。要真正改变当前艺术品鉴定的乱象,法律不能缺席。建议出台一部艺术品鉴定方面的法规,有了相关法规,由谁来鉴定、什么是赝品、什么是真品,才能有明确的依据,老百姓、收藏者才能不上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