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最近,从山东传来扬州正式加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喜讯,这也是扬州继“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大运河联合申遗”之后承担的第三项申遗任务。那么,扬州是如何走上“海丝”申遗之路的,记者采访了其背后的故事。
一次论坛
扬州“海丝”申遗发轫
2009年初,扬州申遗机构在积极推进大运河申遗的工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陈同滨,建议扬州在申遗中可以包含四大块,即大运河、人文景观、历史城区、海上丝绸之路,围绕这四块做文章,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安排好主次轻重。
在2009年4月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核心内容是研讨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3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而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据悉,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扬州是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徽商之路三条文化线的交汇点,中国的三条超大型文化线路(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有两条与扬州有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关注新型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报告中,阐述了扬州等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与此同时,扬州申遗机构所作的发言《申遗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扬州价值》、《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徽杭古道、新安江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等发言稿,引起了与会者广泛关注,为扬州加盟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提供了学术理论支撑。
正在此次论坛上,扬州与泉州、广州等5个城市被国家文物局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至此,也使扬州申遗工作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场考古
“海丝”沿线城市聚首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0年5月,以“南海一号”的考古打捞为媒,广东阳江市召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扬州、北海、泉州等地专家和代表,举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合作交流搭建重要平台。
与会专家提出尽快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建立相应的申遗机构,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申遗与研究提供重要的保障。
根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建议,各城市将轮流举办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为海上丝绸之路早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
南北两会 扬州加盟“海丝”申遗
时隔两年,“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谊会”于2011年8月19日至24日先后在广州和蓬莱举行,与会的广州、泉州、扬州、宁波、蓬莱、北海等城市代表辗转两地,在南海之滨和渤海之畔共同研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申遗计划。这标志着,包括扬州在内的一系列城市正式加盟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也是扬州继“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大运河联合申遗”之后承担的第三项申遗任务。
今年年底 申遗文本初稿完成
为了尽快将海上丝绸之路列入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名单序列(即明年三月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申遗项目预备清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将在近期携手合作,共同研究编撰,于今年年底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初稿。
文物专家、原扬州市申遗办主任顾风在最近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相关会议上详细阐述了从汉代到明代中期扬州在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影响和海洋贸易交通史上的突出地位,他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典航海时代中西方文明沟通的主要廊道,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保护。
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牵头城市初定广州,由于“海丝”申遗需要建立一个类似大运河联合申遗的城市合作机制,应与会代表的一致要求,顾风在会上介绍了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的工作经验,他呼吁“海丝”申遗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学术研究框架和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
【资料链接】
【扬州曾在入海口
早在唐代中叶以前的数千年间,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广陵潮比后来的钱塘江潮更加波澜壮阔。当时,扬州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襟江带海”,地理位置有些类似于今天的上海。长江入海口也是“喇叭口”形,扬州与江对面的镇江焦山形若双阙,亦称“海门山”,江面比较狭窄,形成“陵山触岸,从直赴曲”的地理态势。扬州以下骤然开阔,散布沙洲,海潮上溯到此处,江的宽度和深度都向上游急骤减小,成为漏斗状,能量与水量聚集,水体急速上涨,于是形成奔腾澎湃的潮涌。后来,由于长江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日益淤积等原因,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长江入海口日渐东移,扬州的地理位置逐渐远离出海口,形成潮涌的条件越来越弱,到了唐代,广陵潮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