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胜利之吻”雕塑现身纽约时报广场?
“胜利之吻”雕塑
胜利之吻 Alfred Eisenstaedt摄
在美国迎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5周年之时。响应当年“胜利之吻”女主角伊迪丝-沙因倡议,纽约、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兰州等地举办多场“45年精神”纪念活动。一些国会议员和媒体呼吁,趁许多二战老兵还在身边,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
纽约市政府鼓励人们当天前往时报广场,在巨型“胜利之吻”塑像下“为和平噘起嘴唇”,再现这一历史画面。
连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塑像下模仿这一著名接吻动作,拍照留念。
塑像高8米,名为“无条件投降”,有双重含义,既指日本无条件投降,也指女主角在胜利喜悦中允许那名素不相识的水兵用胳臂揽住自己,像跳舞那样,长长一吻。
65年前,《生活》杂志摄影师艾尔弗雷德・艾森施塔特拍下这张著名照片。尽管数十年后一些人自称是照片中那名水兵,但这名男主角的身份从未得到确认。
上世纪70年代末,沙因承认自己就是照片女主角。她回忆当天场景说:“那天,我从医院去时报广场,因为战争结束了,而且纽约人还能去哪里(庆祝)呢?”
沙因说,当时广场上有数千人,人们欣喜若狂,相互拥抱和亲吻,“我允许他吻我是因为他参加过战争……我一点也不震惊……为什么不呢?那是伟大的一天。”今年6月20日,沙因因患肝癌在洛杉矶家中逝世,享年91岁。
致敬老兵
沙因逝世前一直支持设立“45年精神纪念日”,向二战老兵致敬。美国现有大约200万二战老兵在世。退伍军人事务部统计,每天大约有850名二战老兵离世。
陆军航空兵退役飞行员比尔・加伦贝克现年84岁。他回忆说,自己参加太平洋战场最后一次作战任务,驾驶B―29型轰炸机轰炸一个日本海军基地,“第二天,他们投降了。我做的不是很多,但我是历史的一部分。”
在美国,人们把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打败纳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那代人称为“最伟大的一代”,包括那些二战老兵。社论说,应当趁这些人“依然活在我们身边时”设立纪念日,铭记历史,“二战老兵值得我们设立这样一个纪念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