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事件带给仙作的警醒与启示

  文/何锦驰

  人物名片>>>

  何锦驰,仙游县政协主席。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名誉会长,2010年度CCTV中国网络电视台品牌人物,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聘顾问。他是打造“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旗手,引领“仙作”迅猛发展的重要推手,“仙作”理论的奠基人。

  自7月10日央视曝光“达芬奇”家居销售假洋品牌家具以来,“达芬奇事件”持续发酵,众多内幕真相,逐一被披露揭开。达芬奇用十三年时间所构建并隐藏的品牌密码,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为“达芬奇”品牌的堕落而惊咤感叹外,冷静思索,发现这个事件,对仙作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达芬奇的过人之处

  追溯达芬奇品牌创建之路,我们可以发现,达芬奇品牌运营有其过人之处。必须承认,他的一些品牌塑造推广运作方式,是很有水平的。

  首先,达芬奇家居通过导入“大师设计”、“文艺复兴”、“名贵白杨荆棘根”、“意大利原产”等概念元素,赋予旗下品牌家具以高档感、高价值感,增加品牌溢价能力。

  其次,达芬奇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开展“借势营销”,懂得借用“意大利”这张“洋皮”,其代理销售的家具卡布丽缇、好莱坞、阿玛尼、范思哲、芬迪等品牌,都是家具中的“国际超级品牌”,达芬奇通过跟这些代理的国际奢侈品牌紧密捆绑,抬高自己。

  最后,达芬奇定位精准,善于抓住消费心理。达芬奇家居通过概念嫁接,把“达芬奇”这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融入于品牌系统中,并充分利用中国崇尚“洋”品牌的心理,以“昂贵价格”打造出极致奢华的“奢侈品”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有钱人的购买欲和想像力。一张出厂价3万多的床卖到30多万,很好地迎合了一些财富阶层“不买最好,只买最贵”的“面子情结”。达芬奇这个“贵品牌”,成为了他们的炫富“挣面子”的载体,让他们有了挥霍和炫耀的凭借。

  行业警醒与自律

  我们在看到达芬奇优秀品牌运营能力同时,也应该有所警醒。

  一个品牌的构建,需要殚心竭力,朝夕培育,而一旦倒塌却只是瞬间的事。从达芬奇身上,我们古典家具行业应该吸取深刻教训,避免走上前车之鉴。

  第一、要认识到创建百年老字号,打造知名品牌需要用诚信支撑,对于品牌来说,欺诈必将走向覆灭,诚信方能长立。达芬奇家居虚假宣传,伪造原产地,说是“100%意大利生产”,其实就在中国加工,在上海保税区“一日游”后,逛一圈转身回来的。古典家具也要趁早未雨绸缪,个别不诚信经营、弄虚作假的“害群之马”,应早日醒悟,否则祸害的不仅是自己,还可能伤害到整个区域品牌形象。

  第二、品质是企业立足市场的生命线。没有品质保证的品牌,它的价值就会归零。达芬奇的品牌为什么“一戳就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品质低劣。达芬奇宣称天价家具原料来自意大利名贵木材“白杨荆棘根”,实际上只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它所用的一些材料不仅不环保,而且还会发出恶臭,对身体有害。消费者买的不是“达芬奇”,而是“大粪气”、“大粪级”。去年央视同样曝光了古典家具的“白皮事件”,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倒下,不仅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是更要充满感恩之心,时刻给自己提个醒,必须正本清源,实实在在地做好品质,做好品牌,珍惜全国媒体给我们的机会,树立正面品牌形象。

  “达芬奇”启示

  “达芬奇”事件给我们仙作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的相关政府部门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在监管上动真格,通过政府、协会、厂家等各个环节的层层把关,实现监管上的无缝对接,着力打造仙作品牌的美誉度和信誉度。

  其一,要站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重拳打击那些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以假充真,以劣充好”的欺诈行为,消除密布在产业上空的阴霾。

  其二,充分发挥产业办、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对市场上的古典家具进行彻底清查。产业办要正确引领企业开展诚信经营,质检部门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查明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工商部门在销售流通环节中抽查发现其材质有没造假等信息。一旦发现违规产品,要发现一家曝光一家,行为恶劣的,要坚决给予整顿和取缔,吊销营业执照并处以重罚。

  其三,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要发挥监督作用,加强审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提升仙作的整体形象。如有发现害群之马,要立即把它列入黑名单,剔除出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揭开神秘面纱的“达芬奇”密码,倒塌的“达芬奇”品牌,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它的教训给予我们极大的警醒。我们的仙作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抗风险能力还很脆弱,更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仙作企业必须坚持诚信经营理念,推出去的任何一个仙作品牌,都应该烙印着“诚信的基因”,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要从原材料方面严格把关,真材实料做家具,不拼不补,精雕细琢做精品,唯有如此,方能屹立不倒,方能在若干年之后,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本土有影响力的中式奢侈品品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