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中国当代剪纸精品展侧记

  窗花、墙花、炕围花、喜花、吉祥花……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图、反映风俗民情的《燎疳娃娃》、展现人们精神面貌的《团花》等线条简洁、充满动感的剪纸带着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苍劲古朴的剪法中透着一股喜悦,满含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在本届崆峒旅游文化节暨中华武林大会的系列活动中,剪纸以其独具特色的观赏性、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一时间引得游人如织。

  本次剪纸展共有三个展厅。步入位于东边的国际金银奖精品展馆里,一幅三米多长的挂签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两个小女孩还俯下身子去用手触摸以检验其“真伪”。在得知剪这样一幅大型作品最快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时,许多游人都惊叹不已,直道:“太佩服了,他们的手太巧了……”。“挂签上的娃娃形状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现场有人问道。“人形,娃娃这些挂签上的图形是剪纸中最常用的,剪纸艺术的初衷就是对生命的崇拜,本次展出就是为了体现剪纸艺术最原始的生命崇拜的文化内涵。这样一幅挂签作品要表达的就是人对生命的崇拜和热爱,蕴含着人类热爱生活,生生不息的意思。”现场的剪纸艺术家答道。

  “作者把岁月用几个场景串起来,人生苦短,世事沧桑,像是黑白电影,幕幕铺陈,简洁朴实地把父亲曲折艰辛的一生表现了出来,之所以喜欢这幅作品就是因为它有种触动人心弦的东西。”游客陈书平对自己面前的一幅用黑色的纸剪成的名为《父亲的一生》的作品喜爱不已,并向记者吐露了心声。

  一把剪刀,一叠红纸,一双手,刀起无声,刀落纸屑满地,一幅精美的作品便已成形。另一个展厅中,我市十余名剪纸能手组成的团队正现场进行剪纸表演。在他们的剪刀下,象征吉祥如意的团花,象征幸福的福寿图,以及生龙活虎的生肖图都被剪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剪纸主要就是要有兴趣,人心一定要静,如果心不静肯定是剪不好的,这也是一个细巧的活,细致的东西。”25岁的“剪刀手”吕艳丽与一位有意培养孩子朝这方面发展的家长交流着剪纸经验。从8月19日展览开始,这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观者如云,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依然没有挡住众多游客的脚步。兴味十足的游客在各色剪纸前流连忘返,一会对着剪纸品头论足,一会拿起相机“啪啪”拍照,一会又与身边的人低声交谈,品评着每幅作品,深深沉浸在这种质朴纯真的民间艺术带来的美感之中。

  66岁的刘玉英是庆阳市镇原县的一位剪纸能手,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听闻我市要举办剪纸展,她就早早地准备了自己的作品前来参加,谁知到了之后,由于参展作品太多,已经没有地方展览了。她说,自己还要再等等,看看能不能给自己的作品找个好买家。

  带着上小学的女儿来观看展览的市民鲁红告诉记者,这样的展览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希望能够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并把它传承下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甘肃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我市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会长何霞的很多作品都在本次展览上展出。“假如没有了窗户,剪纸还有其他什么用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何霞告诉记者:由于时代的变迁,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蕴藏于其中的文化气息,却无法让人忽略。此次的剪纸展,目的就是与专家、学者、剪纸人和广大观众,共同赏析来自国内外,及我市剪纸作者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剪纸这一具有民间色彩的艺术寻找文化脉络,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形式提供更多的思考。”(吕娅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