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确定六大“大遗址”片区 郑州洛阳上榜

  这个低调的“大遗址”就在咱郑州因为有它和商城、大河村等,郑州入选全国六大“大遗址”片区 目前,专家正在对它进行抢救性发掘它的发现说明,至少在3万年前,老祖宗们就在郑州扎根、生活


  8月23日,一则微博在网上传开,称国家文物局最新确定了全国六大“大遗址”片区,郑州、洛阳榜上有名。


  说起大遗址,“老郑州”如数家珍:商城遗址、裴李岗、大河村……相较于这些,微博中提及的老奶奶庙遗址则稍显“低调”。


  河南商报记者昨天打探得知,目前该遗址仍在进行抢救性发掘。而它的发现说明了,早在3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祖先们就曾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


  名片


  多项考古发现


  再现“中国早期文明”


  郑州是年轻的,更是古老的。考古发掘的深入,正逐步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名。


  商城遗址、裴李岗、大河村、二里岗……种种考古迹象表明,郑州位列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可谓实至名归。


  在国家文物局近期刚刚发布的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郑州又与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一道,被确立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大遗址”片区。此外,郑州还有商城、郑韩故城、大河村、宋陵、古城寨、王城岗等六处“大遗址”,位居国家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列。


  好处


  入选“大遗址”片区,将为郑州带来更多实惠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说,郑州“大遗址”反映着华夏文明的发展,更延续着郑州城市的记忆。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富,用好了,将使郑州老百姓直接受益。


  前往罗马观光的人,一定会逛一逛古罗马斗兽场遗址;去过埃及的人,少不了站在金字塔遗址前合影留念……大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实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老百姓受益,不仅仅表现在城市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上,对于正快速发展的郑州来说,大遗址保护好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生态特色、民生环境将随之提升、凸显、改善。此外,据郑州市文物局相关人士介绍,此次郑州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支持片区,在文物保护的经费和政策上,也将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


  发现


  老奶奶庙遗址证明3万年前郑州就有人类群居


  说起老奶奶庙遗址,知道的人还不多。


  商报记者昨天打探得知,该遗址的发掘现场位于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景区。今年4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现场一些考古专家直言,“老奶奶庙遗址”足可入选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多处火塘遗迹……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处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营地遗址,当时人类曾长期在这里聚集。


  它意味着,至少3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开始群居、生活。


  至于该遗址的称谓由来,樱桃沟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该景区一处景点名为玉霞宫,又称奶奶庙,而遗址发掘现场位于此,故而得名。


´,´

  互动


  如何传承郑州文化积淀,请您来支招


  对于不少“新郑州”来说,郑州的历史遗址和文化积淀,显得有些遥远。


  在杭州,有很多古老的地名,如“卖鱼桥”、“哑巴弄”等。在这些地名附近的街边花园,都会有一些街景或文字性的讲述,告诉你这个名字的渊源和历史。


  反观郑州,说起“二里岗”,很多人对它背后的历史却知之甚少。


  一座城的文化积淀,需要这座城的市民去深刻感知,才能持续传承。


  作为郑州市民,你对郑州文化积淀和传承有何建议,可拨打商报记者电话15890070930说说。


  链接


  郑州部分


  “大遗址”


  “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老奶奶庙遗址


  目前国内仅见的3万~5万年前旧石器中心营地遗址。


  李家沟遗址


  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旧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


  裴李岗遗址


  中国最早的村落遗址。


  大河村遗址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实物为证的天文观测地。


  西山古城址


  我国最早的版筑古城。


  王城岗遗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都城遗址。


  新寨遗址


  夏代早期大型城址。


  二里岗遗址


  商代第一座都城,是3000年前世界最庞大的城市之一。


  小双桥遗址


  一处商代早期遗址,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