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新疆沙漠、戈壁、胡杨都有申遗潜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17日,夕阳下两位游客正在乌尔禾魔鬼城游玩。李远新摄

24日,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外地理学界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乌鲁木齐,共同研讨地理学发展方向。

刘燕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前主席、俄勒冈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墨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蔡运龙分别就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理学问题、环境地理、国际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新动向和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等作了报告。

年会还设了28个分会场,就中国西部城镇化新机遇、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理学研究、旅游地理学创新与发展等28个专题进行专题研讨。

在参会代表中,彭华因成功组织并参与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为世界自然遗产而引人注目。他现在还是国家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他说,目前,我国第二批丹霞地貌的申遗工作已在准备中。

彭华说,他考察过一些新疆的丹霞地貌,“日入乌尔禾魔鬼城、哈密魔鬼城、还有奇台的魔鬼城,这些都属于风蚀改造丹霞。而布尔津的五彩滩,属于彩丘式丹霞。”他认为,与南方是热性的丹霞地貌基本特征都差不多。

彭华表示,中国西部干旱区典型的丹霞地貌,世界上并不缺,比如美国就有。“但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新疆远离海洋,地处内陆腹地,属于陆相,在地貌的发育上与海相不同。海相碎屑岩很坚硬,而我们这边的陆相碎屑岩比较混杂,形状浑圆,松软。”

他建议,如果新疆要将丹霞地貌申遗,最好做成系列。“可以考虑和甘肃、内蒙古的干旱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原的寒旱区捆绑申遗,这样容易扩展。”他指出,申遗的核心问题是“你的自然遗产的独特性和构成系列的价值。”

另外,在学术年会上,专家学者们从旅游地理学角度,对新疆旅游提出建议。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阿尔斯朗·乌木提指出,少数民族文化、遗迹类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新疆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三大支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梳理,以便更好地展示新疆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放潜力和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