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木雕船模传承人刀下绝技亟待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和宝船》、《明代楼船》、《青龙客船》、《龙舟舫》、《隋代大龙舟》……国家级非遗项目——武汉木雕船模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创作了无数木雕船模。今年74岁的他,近日正在家中为新作品《黄鹤龙舟》忙碌。

花费近一年时间雕刻的《黄鹤龙舟》,是龙从发从艺60多年来创作的尺寸最大的一件作品。它长1.5米,主体高5层,由黄杨木材料制成。黄鹤楼、行吟阁、古琴台等江城风景名胜经精细微缩后置于其上,花窗、格门、云栏、亭阁、龙头花纹清晰细腻,相当壮观。

龙从发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大病初愈后,一直想创作一件好作品。某天听到新闻里正在谈及包括武汉在内的中部崛起,他灵光乍现,决定精心创作一件特大《黄鹤龙舟》,向世人展示武汉之美。目前这件作品已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修饰。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龙从发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湖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他与父亲合作的《大拍木鼓船》和《端午龙舟》,至今仍珍藏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虽已功成名就,但龙从发依然不舍放下刻刀,他激情满怀地称,“自己还不算老,还可以发余热,把一件件好的作品,留给后人是我最大的心愿。”

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到龙从发是第四代传人。谈及接班人,老人面色变得凝重,他称自己曾带过几十个弟子,但因企业不景气,很多弟子纷纷转向,至今仍拿刻刀的,仅有今年40岁从工人转行的儿子。

老人说,木雕船模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具有民间气息浓郁、形象朴实优美和装饰趣味性强的传统风格,颇有传承价值。但这门技艺仅靠一两个人是无法发扬光大的,他希望收更多徒弟传授这门技艺,而且“越多越好!”他透露自己的收徒标准是:对这门工艺有爱好、有悟性,男女不限。(记者 管菁)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