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修护工程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千手观音”造像,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专家表示,保护工程将充分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尽最大限度保持千手观音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始建于初唐、兴盛于两宋的重庆大足石刻,有5万多尊造像,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千手观音造像雕凿于南宋中后期,在88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近千只手、眼、法器,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斑斓夺目。


记者18日看到,千手观音造像出现了很多岩体老化、金箔脱落、彩绘变色以及手指断裂等损坏。“保护世界遗产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我们组织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等科研单位,进行了将近3年的勘察研究与修复方案论证。”


他说:“这是中国石刻保护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多学科联合攻关,这项修复工程是石质文物保护的一号工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修复工程总指挥詹长法研究员介绍,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千手观音造像总共存在34种病害,“就像一个生病的老人,需要全力进行抢救,让她延年益寿。”


詹长法介绍,千手观音是一件大型艺术作品,且病害复杂,因此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确定修复方案。比如,最初对其中3只手进行试验性修复时就发现,在北方使用效果很好的生物胶,在南方使用后会因高温高湿而出现长霉的情况,因此要学科交叉、不断创新。


今年2月,千手观音的总体修复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评审,评审认为修复工程技术路线合理,工艺可靠,修复效果明显。詹长法说:“在千手观音的修复工程中,我们探索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修复技术。”


“要把34种病害在修复中全部解决,这是不可能的。”詹长法说,“但我们是修复而不是创造,不能重新修建一个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因此会在复杂的修复过程中,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尽可能地保留历史遗存。”


记者在大足石刻观音堂看到,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和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的3支修复队伍,在紧张地开展修复工程。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黎方银介绍,整个修复工程预计两三年内完成,在千手观音造像修复期间,大足石刻仍将对游客开放。


记者还获悉,重庆大足县18日开工建设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研究和集中充分的展示。


大足石刻博物馆占地约100亩,预计投资2.9亿元,将修建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民间雕刻艺术品陈列厅等项目。


大足石刻博物馆建成后,将以这些石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利用为主体,以数字化、虚拟成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