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良渚保护申遗迈出关键一步

继良渚文化进入中小学课本后,今天,良渚文化邮票发行,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良渚保护和申遗迈出的关键一步。

张忠培说,遗址定性公园,公园表现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的价值和地位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同时,良渚遗址也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数十年间,余杭投入10多亿资金,努力探索保护新路,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针对“考古遗址该不该公园化”的问题,张忠培以湖南的炭河里遗址为例说,原先该遗址面积有15万平方米,后来由于河水冲刷,仅存2.3万平方米。如果一味原封不动,让大自然改变它,不加以主动保护,那么不用多久,这个遗址就会消失在大自然的伟力之下。

考古遗址能否“复原”和“仿建”?张忠培表示,目前,国内的考古学家普遍反对在考古遗址上“复原”和 “仿建”,但就他看来,遗址要不要一定程度的“复原”和“仿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圆明园见证了屈辱的历史,因此就没有必要去复原它。而印度的努毗尼精舍如果仅仅以废墟的形态存在,到访者可能感觉不到宗教力量的存在,但若根据发掘结果将这座建筑予以“复原”,到访者便很容易从气氛中找到神圣的感觉。

遗址保护,更需要循序渐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斌透露了良渚遗址考古的最新进展。在离良渚古城约7公里的彭公一带,发现了良渚时期的类似水坝遗迹。通过对岗公岭遗址的进一步调查,基本可以确认该水坝遗迹为良渚时期营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刘斌谈到,对于良渚遗址的保护,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良渚一带成为大上海建设的重要石料来源地,良渚遗址的北侧同时开采的大小石矿有30多家,使得良渚每日笼罩在炮声和粉尘中,直到1999年,良渚遗址的保护才走上了正轨。 2000年省政府关闭了周边数十家石矿,2001年设立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2009年,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启动。今天,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良渚遗址的考古、保护与申遗进入了新篇章。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