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木版年画之乡:杨家埠

春节渐近,年味浓了,年画备受推崇。记者26日到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采访了解到,这个有着300多户人家的小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赶印年画,有的家庭作坊一天能达到7000多张的产量。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在杨家埠百年名号“同顺德”画店的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家,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老人说,春节前是印制年画最忙的时候。贴年画恰好是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对未来的寄托。杨家埠木版年画构图完整、线条简练、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制作形式采用古老的木版套印技法,具有非常独特的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深受中外友人的喜爱。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杨洛书老人,今年已是85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刻板、印画样样行。杨洛书说,印一幅木版年画要上5套版,先用线版印出线条,再用各种色版印出颜色。杨家埠木版年画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印刷方式,自己从7 岁开始学刻板,70多年来,刻了多少版,印了多少画,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杨洛书老人笑着说,农历春节临近,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年画生意越来越红火,家里雇着20多人制作木版年画,一天能印7000多张画,仍然不够卖的。现在,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大家印年画一天下来,累得手都发软。
随俗而改进是杨家埠年画的一大特点。在杨洛书家中,记者看到现在年画的样式已有很多创新,不仅有单幅的年画、年画手袋、年画挂历,还有装帧精美的线装年画图册。另外,年画产品还进一步被衍生作为壁画、书皮、鼠标垫、烟灰缸,新奇别致。这样不仅留住了传统的消费者,还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黎静说,在杨家埠挑选了一个笔记本,用棉布做的封皮,还用麻包布做成一个松紧口的书袋,上面画着年画人物,“既土得掉渣,又时尚得不得了”。
61岁的杨维贤老人向记者介绍,在杨家埠,生产年画历来以家庭为主,一家作坊亮出一个画店的牌号,画店世代相传,名号永久不变。这些画店的家庭成员,从老到少各具其长,要么画,要么刻,要么印,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也不少。即便从外村嫁进的媳妇,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也很快成为操持某种技术的匠人。
杨家埠享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美誉。目前仅西杨家埠村就有近百户从事年画印刷,年产年画2000余万张,远销省内外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木版年画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