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周作人北京故居终获保留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赵登禹路北口八道湾胡同,位于此地的鲁迅与周作人故居——八道湾胡同11号院,在多次面临拆迁之后(早报2010年7月曾多次报道),最终顽强地以一种新的方式保留了下来。昨天来自北京西城区人大(临时)第二次会议上的消息称,北京第35中搬迁工作已启动,整个八道湾胡同,包括鲁迅故居都将纳入35中新址内。
早报记者昨天致电北京35中学校办公室和总务处,对方证实,鲁迅故居将作为新学校图书馆的一部分。“搬迁工作已启动,那边都拆得差不多了。”对方说,“但新35中的搬迁得到2012年。”
1919年8月,鲁迅花3675元买下八道湾11号这座“三进的大院子”。1919年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至八道湾11号的新宅。同年12月,鲁迅专程回绍兴,将母亲与妻子朱安以及周建人一家接来北京,实现了他希望中的大家庭生活。
前院左边的一处房屋就是鲁迅的书房。正是在这间书房,鲁迅写出了《风波》、《故乡》等著名小说及大量杂文,出版了小说集《呐喊》等。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阿Q正传》。
在从事写作的同时,鲁迅还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等学校兼开课程,并忙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各界人士时常来访,给八道湾增添了许多热闹,蔡元培、胡适、郑振铎、许地山、郁达夫等人都曾是这里的客人。1920年,湖南青年学生毛泽东也曾上门拜访。
直到1923年8月迁居砖塔胡同61号为止,鲁迅在八道湾共生活了近四年。周作人则一直在此居住。
在周作人辞世后,八道湾11号便收归国有,后来这里渐渐挤满住户。
据悉,虽然35中高中部新校址已开工,但附近仍有居民尚未搬迁,整个四合院里到处堆满了杂物,过道只有一人宽,四合院三进中尚有两进可辨出原样。35中校长朱建民介绍,待居民迁出后,学校将根据“原状保护,实现较为合理的使用”的原则,请专业施工队对旧居进行修缮改造,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建成学生阅览室。届时,鲁迅纪念馆也将挂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9年7月初,北京市西城区房屋管理局贴在八道湾胡同口的公告显示,包括八道湾胡同11号在内的涉及门牌号超过110个即将拆迁。
早报记者在随后的探访中发现,由于官方认可的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此处的鲁迅故居没有得到任何保护。院内堆放的砖头,扔弃的破筐,晾晒的胸衣裤衩,看上去就是一个破败杂乱的院子,新搭建的房屋和老屋紧紧挨着,仅有的小巷子供来往人员走动,看不出原来四合院的模样。院内几棵粗壮的大树看上去颇有年头。
“拆迁公告下来后没多久,大概9月,我搬出去两三天,我住的那间小房以及搭建的房屋就拆了。”因为热爱鲁迅而租住在院内一段时间的龚博,昨天对早报记者说。当时拆迁公告贴出之后,龚博曾联系鲁迅和周作人的“粉丝”在网上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把这个地方保留下来。不少专家也呼吁希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其保留下来,作为新学校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