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仅有37只好手 亟待整容(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28日在“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抢救性保护”发布会上获悉,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刻有1007只手臂的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目前仅37只手完好,亟待整容。为此,有关部门根据前期勘察、研究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将于明年对“千手观音”进行整体修复。专门用于保护该文化遗产的“千手基金”也于同日成立。

上次“手术”还是乾隆年间

“千手观音”是位于重庆宝顶山大佛湾南崖的一尊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面积88平方米,每只手掌中还有一只眼睛,手执各种法器,因此又名“千手千眼观音”。其最近一次接受贴金“整容手术”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50多年。

据大足石刻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由于“千手观音”在野外崖壁上,造像800多年裸露于崖面,历经风吹、日晒、雨淋、冷暖交替等自然因素的作用,目前已进入高速风化期,很多造像表面出现层状剥落、粉末状剥落、空鼓、龟裂、起壳等现象,使造像产生渗水、细部风化、造像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病害,情况十分危急。

据记者了解,2008年,国家文物局将其确定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组织国内外十多家科研单位的一流文物保护专家开展勘察研究和抢救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修复37只手,整体修复有望于明年正式实施。

成立“千手基金”抢救遗产

重庆市大足县县长周波介绍说,“千手观音”曾确定采取治理基岩裂隙水、防治冷凝水、清洁造像表面、对风化岩体进行加固等方法减少外界环境的侵害,然后在其表面进行贴金。但是,专家们在随后的会诊中发现,该方案涉及地质、气候、工艺等,难度太大,最终该方案被否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专家们对其局部进行修复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采用特殊材料粘贴起层的金箔,然后对修复部位进行加压;二是用刷子等将残存金箔、灰尘等刷去,直接在上面粘贴金箔。

由于“千手观音”保护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历史欠账多、所需保护经费数额较大,专门用于保护该文化遗产的“千手基金”28日正式启动,发动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千手观音”的抢救性保护工程。

刚刚从台湾出差回来的影视导演高希希携演员于和伟等人参加了28日的“千手基金”启动仪式,他们在现场捐出10万元用于“千手观音”的修葺工作。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