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面临倒塌的“暄庐”重现昔日风采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巡礼】

这曾经是一座藏在闹市的破败建筑,这也是一座曾经风光无限的神秘小洋楼。当年的老杭州人习惯叫它“张家花园”,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好听的正式名字——“暄庐”。

“暄庐”位于浣纱路169号,如今已经被旁边的高楼大厦所遮蔽,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

好在,杭州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眷顾到了这座面临倒塌的小洋楼。2008年8月,它被列入了杭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从此,“暄庐”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主楼已经修缮完成并重新投入使用,副楼的修缮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预计年内就可以基本完工。在“暄庐”重现昔日风采的同时,它的神秘身世也重新为更多人所知。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暄庐”

老杭州人把“暄庐”叫做“张家花园”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主人便是民国时期曾任浙江省省长的张载阳。张载阳何许人也?据有关史料记载,张载阳字暄初,1910年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先后担任过浙军第二十五师二十五旅旅长兼杭州警备司令,浙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浙军第二师师长。1922年10月任浙江省省长,1923年授陆军上将衔。暄庐是张载阳1918年任浙军第二师师长后陆续建造的。张载阳在浙江省省长任内,服务民政,力图治理,有健全税制、兴建公路、募修古迹文物等诸多政绩。

据说,一生戎马的张载阳后来隐退“暄庐”,花园围绕、流水潺潺的暄庐,让张载阳隐退后的日子颇为惬意。“暄庐”吸收了西洋建筑元素,外观别具一格,青砖砌筑的清水外墙上镶嵌有红砖条带、弧形发券,入口有彩色玻璃门窗,尤其是入口露台的四根爱奥尼克立柱配以宝瓶栏杆,突现欧式装饰风格。

现在浣纱路上的联合售票大厅就是当年暄庐的八字大铁门。经过近百年岁月沧桑,暄庐渐渐被人忘却。由于年久失修,修缮前“暄庐”破败不堪,屋面渗漏严重,局部墙体歪闪有明显开裂。

为还原历史挑选了4万多片老瓦片

从2008年9月开始,新侨饭店工程部门在杭州历保中心指导下对“暄庐”进行了结构加固、保护修缮和内饰装修。如今他们不仅再现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同时也消除了原有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修缮前,每次刮台风,我都会担心这幢主楼会倒塌。”新侨饭店工程部的潘云彪回忆说,这座府宅本身做工精良,因此修缮工作也必须做得十分精细。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一步都马虎不得,当时他们甚至还请来了张载阳的孙子,其实张载阳的孙子也已近80高龄,但对“暄庐”的修复工作确实起到了很大帮助。特别是主楼的楼梯,就是在张老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修建的。

修缮其实比重建要困难很多,潘云彪说,修缮暄庐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已够得上两次重建。除了邀请张老先生亲临现场,在用材的选择上也是一丝不苟,争取将历史还原到最真。细看“暄庐”,其天花板的石膏线,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在修缮时,施工单位利用原先留下的一段石膏线重新刻模子打造的。而暄庐房顶上的瓦片,并不是普通的洋瓦,而是施工人员跑到西溪一带,从拆迁后的农民房里找来的,光是这样的瓦片就寻觅了4万多片,耗费了施工人员大量的心血,为的就是还原历史的本真。

正是这种执著和追求细节精神,使得今天的“暄庐”在众多历史建筑中脱颖而出,加之后期消防设施、网络监控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跟进,让“暄庐”获得了“杭州市历史建筑优秀保护利用奖”。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