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保护古民居 传承徽文化

9日,位于黄山市的徽州古村落唐模,正在原址进行乡村客栈、民俗博物馆等旅游业态的组团升级改造,以期提升该古村落品味、生机和活力。

而与唐模原地保护利用不一样的是,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城、里杨故邸则是将处于零散单体或地质灾害点的古建筑集中“安置”。

以上正在进行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利用,都是安徽黄山推出的“百村千幢”工程之一。据悉,2009年,黄山市制定“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的时间,分两期对全市101处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与利用,抢救和保护徽文化的“活化石”。

黄山市文化委文物局副局长胡荣荪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整个工程概算总投资约5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接近尾声,投资已达18.65亿元,其中今年1到11月为9.5亿元。一期工程是指2009-2010年完成33个古村落和505幢古民居保护与利用,二期工程是指2011-2013年完成68个古村落和560幢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胡荣荪说,为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黄山市出台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规范性文件,从古民居抢修、认领等多方面,打出“组合拳”,进行立体保护与利用。

胡荣荪说,实施“百村千幢”工程,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在所属区域环境中,使物质文化遗产“凝固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据了解,黄山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西递作为龙头发展起来,此后在2000年,随着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得以提升,成为当地旅游的生力军。如今,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整治、保护、利用等多种手段,实现有效的保护、合理利用间的良性循环,形成“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达到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旅游经济双赢的目标。

胡荣荪说,黄山全市拥有古民居13438幢,古村落106处,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工程,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规模化、精品化,激活静态资源的价值内核,促进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

他认为,此次实施的为期5年的“百村千幢”工程,只是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一个起点。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