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论坛大遗址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10月15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承办的良渚论坛·2010大遗址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良渚开幕。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前提下考古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具体途径,科学地开展大遗址保护和大遗址考古工作,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和大遗址考古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开幕式,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区委副书记戚建国在开幕式上致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旭微,副区长徐美娟,良管委领导吴立炜以及来自全国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主要考古大遗址所在地的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会议。

良渚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其地位价值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去年6月,“全国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顺利举行,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交流大遗址保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翻开了我国遗址保护的历史新篇章。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良渚遗址考察时指出:“杭州和余杭探索良渚大遗址保护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良渚遗址保护的经验值得推广。良渚遗址保护规划和良渚遗址公园规划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今年10月,良渚遗址公园正式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戚建国在致辞中说,余杭作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因良渚遗址而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具魅力的城市精神。多年来,余杭始终坚持“积极保护、整体保护、以人为本、系统综合”的工作理念,合力探索良渚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子。良渚博物院和美丽洲公园建成开放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探索大遗址本体环境改善和对外文化展示的生动实践;即将在本月底开园的良渚文化产业园,是探索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遗产传承的创新举措;以良渚文化为依托的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不仅是良渚遗址综合保护工作的大手笔、大文章,更是一项传承和保护历史的“文脉工程”、提升原住民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竞争力工程”。本次学术研讨会以良渚论坛为平台,科学探讨新时期大遗址保护与大遗址考古工作,必将对全国大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余杭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下,努力当好历史文化的薪火传人,把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积极探索保护展示的新模式;把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把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相结合,努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力打造中国大遗址保护的“良渚模式”。

开幕式上,张忠培用“世界绝无仅有,中国只此一家的玉文化殿堂”盛赞良渚。他表示,希望通过交流、探讨典型遗址的工作实践,将大遗址考古工作纳入到大遗址保护的体制中来,进一步认识、处理大遗址考古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以往考古学的任务往往注重两条:一是寻找人们已失去记忆的文化,二是保存与保护固有的文化。考古学发展到今天,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