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鼻祖”将进行文物保护整体规划

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将进行一项长达21年的文物保护整体规划。

这项由清华大学专业院所与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共同制定的文物保护整体规划,分为3期21年完成,总投资近7000万元。

天梯山石窟管理处副主任卢秀善说:“正在进行的整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主要是精心修复和保护好这座残存的石窟,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真迹。”

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公元401年-439年)的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省武威市,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

天梯山石窟也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一直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记者在代表天梯山石窟艺术成就的13号洞窟大佛前看到,窟内高达1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慈颜微笑,左右两旁站立的文殊、普贤菩萨等6尊造像,神态威严,形象各异,显示出了中国古代在雕刻、塑像及绘画等方面高超的艺术造诣。

“我们近期的规划就是以这个大佛窟的保护为主,清除鸟害,修复裂缝和壁画。”卢秀善说。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天梯山石窟里绝大多数石雕塑像和彩绘壁画破坏严重。即使是最具代表性的13号洞窟,南北两壁上绘制的壁画也已斑驳不堪,脱落严重。在整体高达30米的洞窟内更是飞鸟筑巢啄食。

卢秀善介绍说,目前天梯山文物保护整体规划已经进入中期阶段,一些佛像、佛身和壁画的部分修补、修缮工作已经开始按计划逐步展开。

“中期规划主要是解决天梯山石窟的岩体风化和危岩渗漏问题,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卢秀善说,最后的目标就是引进和借鉴敦煌莫高窟的一些高科技手段来系统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

天梯山石窟作为中国早期石窟的代表,对后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的开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为研究中国古代洞窟、雕塑、绘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