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还会“出国”吗
2007-01-19 21:57:38 作者:何聪 来源:人民日报 已浏览次

当年徽商休憩、品茶的一座茶楼“翠屏居”如今堆满了杂物,国外的商人却相中了这依然古色古香的民居,准备将其整体搬迁到国外。虽然在各方的关注下,当地政府最终根据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对搬迁实行了紧急叫停。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岁月风霜的侵蚀中,谁能保证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不会以其他方式再次上演?“翠屏居”留下后能否获得真正有效的保护?
提起皖南古民居,实地踏访过的人回味无穷,没有去过的人心向往之。
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它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民用建筑物。它们古香古色,散落在青山环绕、绿水相伴的古村落里,被称为清新而典雅的“中国画中的乡村”。
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它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民用建筑物。它们古香古色,散落在青山环绕、绿水相伴的古村落里,被称为清新而典雅的“中国画中的乡村”。
“翠屏居”,算不上是皖南古民居的佼佼者,但也独具味道。这座位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的古茶楼,立于“古徽道”旁,见证了徽州文化最近200多年的变迁。如今,原本安静的“翠屏居”却因一场搬迁事件变得不平静了。
昔日茶楼闲置放杂物 外商有意整体迁往瑞典
7月28日,记者沿着秋浦河畔,溯其源头到石台县珂田乡源头村。这里是当年徽商翻越皖南牯牛降山岭通往长江水路的必经之道——“古徽道”,如今只有几百人的源头村,历史上曾经有超过万人居住。“古徽道”旁的“翠屏居”既是当年徽州著名茶商、有“源头李”之称的李家宅院,也是当年容纳徽商休憩、品茶的一座茶楼。
今年63岁的李益坤是“翠屏居”的第六代房主。他告诉记者,这幢老房子连同院子占地392平方米,为二层跑马楼式,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迎门是一个天井,四壁是雕花木刻,木雕窗上雕刻着人物图案。“当年仅雕花木刻,五六个工匠就花了3年时间。”
李益坤1985年在“翠屏居”的左边盖了两层新楼,“翠屏居”也就成为李家堆放杂物的地方。他说,儿女都在外工作,他希望将房子处理掉。原计划拆掉后卖构件可卖2.5万元,后来天方茶叶公司的总经理郑孝和相中了房子,打算整体将其搬迁到瑞典,初步达成了20万元的价格,计划今年8月搬。郑孝和与瑞典仿古商船“歌德堡号”的商务经理简恩·瑞德克协商,打算物色一栋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腾挪到瑞典开个茶馆,主要用来销售茶叶。
这幢老房子“搬”还是“不搬”引起各方争议和广泛关注。7月16日,石台县文化局局长将一纸文件送到了李益坤手里。文件上说,“经鉴定,李益坤家的古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属于古民居,希望珂田乡文化站加强对该户的古宅进行保护管理,决不允许任何单位、企业和个人擅自对外进行买卖。”
经费短缺令保护陷尴尬 古民居“移民”国外有隐忧
实际上,珂田乡文化站在1998年就将“翠屏居”列为文物作了登记,2003年又将其作为县级文保单位进行了重点推荐。但是,“认定为文物又没钱保护,房子倒了政府还要担责任。认定的越多,政府的风险越大。”石台县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这幢房子每年的维修费要花2000多元,家里承担不起,政府又不出钱。尽管我也舍不得让它搬走,但总比眼睁睁地看它倒掉好。”李益坤拿着文化局的文件说,“现在房子不能卖、不能拆,但房子到底属于什么级别的文物又没有具体的说法,到底如何保护、由谁来保护我也不知道。”
《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规定:古民居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保护法也明确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给外国人。”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经费,散落的民居无人过问,只好对文物流失“睁只眼闭只眼”。
其实,在“翠屏居”遭遇搬迁事件之前,就有古民居“出国”了。1997年,在安徽省黄山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荫馀堂”“移民”美国。“荫馀堂”是一幢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跑马楼。根据当时的认定标准,“荫馀堂”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对象。2003年6月,“荫馀堂”连同扩建后的博物馆一起在美对公众开放,目前其主题网站已跻身美国十大网站之列。如今,黄山荫馀堂徽文化研究院已争取到近千万元资金,准备在原址重建“荫馀堂”。
“翠屏居”的事件引起了安徽池州市石台县领导的重视。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吴熙祥说,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县政府已责成文物管理部门立即开展对当地古民居的普查和文物认定工作。
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合理利用才能更好保护
记者了解到,被外国人视作珍宝的皖南古民居,在国内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当年由徽商建造的许多千金之宅,正在皖南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而海外一些国家和机构或个人却通过各种渠道忙着采集、收购。
徽派建筑是全国七大民居类型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保存较为完好的皖南古村落有近50个,有8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徽派古建筑7000多座。然而这些古村落的古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大多亟待维修保护,目前地方政府投入普遍乏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够从保护我国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类型文物的典型出发,将皖南古村落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统一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
据悉,为了能够保护“翠屏居”和其它古民居,石台县政府计划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天方公司打算租赁“翠屏居”办个民俗馆,承担维修保护费用,并将其与“古徽道”及旅游度假村的建设相结合,作为一个景点来开发,期望通过旅游带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晓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