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干粉”曾是畅销化妆品 专家建议设文保单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端石采凿遗址8号点(叮咚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名贵的白端砚。

明万历二十七年,两广总督戴凤歧为保护七星岩山体不再受破坏,于石室岩石室洞外东壁以石刻形式立下“泽梁无禁,岩石勿伐”的官府告示,严令禁止开采白端石。

清代顺治年间,靖南王耿精忠在广州建王府,为了雕刻府门前石狮而下令开采七星岩的白端石。但石工仅能凿取出两具胚石,并在以船运往广州行至羚羊峡时,船沉石没。靖南王又命再取。靖南王后被康熙帝贬往福建,其府改为将军府。但府门前两具石狮,仍属肇庆七星岩白端石所刻。

肇庆星湖文物管理所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特地对七星岩白端石采凿遗址进行了重新挖掘,近日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有文献记载的5个采凿点的基础上,又新发现了4个未被记载的大规模古代白端石采凿点,并于7月继续扩大发掘至石室岩、阆风岩等地。

叮咚井白端石最为上乘

七星岩白端石采凿遗址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景区玉屏岩、石室岩、阆风岩等岩山上,是古代至近代白端石采凿遗址,为研究白端石乃至端砚开采历史、工艺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相传白端石自宋代便已有开采,但据目前已知存世实物及文献考证,开采年代为元代至上世纪20年代,北京故宫珍藏的两块白端石就是出自元代。

遗址由玉屏岩山脚延伸至山腰,共9处,主要分布在玉屏岩的西面、西北面及北面。遗址整体保存良好。采凿点坑壁上的采凿痕迹多呈马蹄形、方形、半月形、条纹形等,凿痕较大且极为清晰,层次感和连续性强,各采凿点周边的历代采石堆积层非常明显。7号点(双珠迳)、8号点(叮咚井)、5号点(马鞍亭)、6号点(天梯峡)皆为玉屏岩著名旅游景点。

专家建议设为文保单位

白端石是肇庆七星岩独有的特产,至今玉屏岩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如玉皇殿西北侧的叮咚井和双珠迳、马鞍亭下桥东侧的浅岩洞等处。其中又以叮咚井的白端石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妇女化妆品“端州干粉”即以白端之精细者所制,用其所雕刻而成的白端砚台也比同岩他处最显白润,更比景区内其他岩出产的远胜一筹。

其次品可用来雕刻白石观音、石狮、笔架等工艺品及柱础、碑座、石柱等建筑构件。此外,白端石还是古代琢制朱砚的上乘石材,是端砚用材的重要组成。

白端石纹理细润,晶莹如玉,白端石产量众多,质量最好的是玉屏岩上的端石。玉屏岩因其状如屏风,岩中的岩石如白玉,故名为玉屏岩。自古以来,玉屏岩的白端石驰名遐迩,清代市场的“端州干粉”、“惠州眉笔”、“始兴石墨”皆为畅销的妇女化妆品,当时还被誉为“岭南三大化妆品”。

现在,玉屏岩的“双珠迳”和“叮咚井”仅属于风景游览点和历史采石的遗址。对于七星岩景区内的白端石开采点,普查组建议,将玉屏岩白端石开采遗址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规划,在遗址处立说明标志,介绍白端石的历史信息。同时,提醒注意减少人类活动对遗址原貌的影响。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