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悲情皇帝:光绪 盗墓贼参与修建光绪崇陵

在清代的诸位皇帝中,光绪帝是最具悲情色彩的一个。他倡导变法维新,振兴中华,但以失败被囚告终,与珍妃的爱情又以珍妃被投井而终结,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善终。1908年11月14日,73岁的慈禧弥留之际还不忘“关照”这位年仅38岁的外甥。更为可悲的是,在被砒霜毒死时,光绪连自己死后的栖息之所还没有确定。这对于封建社会的皇帝而言是多么的可悲!

直到1909年,末代清皇室才选定河北易县清西陵金龙峪为光绪修建崇陵。尽管资金短缺,时局动荡,崇陵总体规模有所缩小,但依然继承了清代的建陵规制。除没有大碑楼、石像生等外,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排水、通风设施非常先进,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崇陵的修建虽经历了改朝换代,但辛亥革命后政府仍愿意出资帮助建设,使崇陵地宫于1913年最终建成,停放在故宫观德殿5年之久的光绪梓宫才得以入土为安,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也许上天注定光绪生前与死后都不得安宁,入寝崇陵20余年,他的地宫就被盗掘。

1938年秋,一伙盗墓者来到崇陵,他们在方城门券下搭建了房屋,这些痕迹保留至今。盗墓者对地宫结构很清楚,很可能有当年的修陵者参与,他们从月牙城内罩壁前撬开墁地砖石,凿开地下油灰浇铸的城砖,掘一深洞。盗洞高99厘米,宽146厘米,洞深到墓道底墙礤以下23厘米,穿过了封门墙最底层,再向上翻挖便进入地宫隧道券,而后又用杉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顶门石,进入金券。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地宫进行清理时发现:光绪皇帝的棺椁正面被锤斧凿开一个大圆洞,光绪皇帝的脚被拖到棺外,遗体已腐烂,骨骼尚连为一体,贴身穿的衣服腐烂不堪,残留两节发辫,脚上没有鞋,头上没有冠,随身佩戴的装饰以及棺内的所有随葬品全部被盗掘一空,只有左手握有一件翡翠套环和两件玉石。地宫石门上的菩萨雕像依然精美,却保护不了光绪死后的安宁!

1961年,崇陵作为清西陵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一批“国保”。2000年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