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山“魁星阁”濒临倒塌 修缮资金难倒文物局

数年前还气势雄伟的清代著名建筑“魁星阁”,经过风吹日蚀现已砖瓦滚落,墙体随时有崩塌之险,“五一”期间,记者途经武山县四门镇时发现,这座楼阁岌岌可危。

清代“魁星阁”风光尽失

武山县四门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豲道(原武山县)县衙,也是兵家、商旅从陇右入川的通行要道。魁星阁位于该镇西堡村一圆形堡子中央的土台之上,是清乾隆五十六年由功德主汪潜主建的,1988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魁星阁是一座二层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面南背北,平面近似方形,建筑占地面积约42平方米。上层正面通体为木板所装,室内用木板隔为上下两层,外廊亦为木板所铺,后墙有一直径约1米的圆形窗。墙面绘有精美的清代山水、人物壁画,面积达11.7平方米。屋脊及脊端的精美雕饰与梁柱柁担、飞檐斗拱上精致的彩绘图案相映衬,形成挺拔秀丽、幽雅恬静的艺术格调。当时建立“魁星阁”,本意为保佑一方学子功成名就,以实现乡民望子成龙之心愿。

记者日前途经四门镇时看到,这座在武山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清代古建筑却呈现出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地基大面积沉陷,四边12根檐柱全部向西倾斜,部分建筑坐标严重移位;屋脊除正脊中央狮子保存完好外,其余脊兽或掉落于地,或悬于一线,背面12根椽棚板已裸露于外出现糟朽状态;约三分之一虎头瓦当和莲花滴水损残严重;西北角角檐横木摧折,墙体随时有崩塌之险,整座楼阁岌岌可危,已经面临坍塌的濒危境地。

抢救修缮工作刻不容缓

记者从武山县文物局长张耀德先生处了解到,魁星阁的形势极为严峻,抢救工作刻不容缓。自去年“5·12”大地震以来,该局曾5次深入现场勘察,邀请县内外专家进行详查测量。同时与镇政府、村委会多次沟通协商,调查走访群众,寻求抢救修缮既便捷经济、又适于规范长效管理的良策。

据张耀德介绍,通过县、镇两级反复考察商榷,目前形成了“县文物局牵头、镇政府和村委会配合、全体村民参与、面向社会集资”的抢救修缮共识。近期经永靖古典建筑工程总公司技术人员勘测预算,科学修缮魁星阁需经费8万多元。目前,该局一直为这笔文物古迹修缮资金发愁。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