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长城保护协会”北京村民带起全村保护长城

脚穿军用胶鞋,肩背军用水壶,手拿一把镰刀,怀里揣着馒头和咸菜。清晨6点不到,老梅又出发了。

老梅大号叫梅景田,今年64岁,是延庆县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

石峡村就在八达岭长城边上,境内有石长城、土边长城、明长城,长城资源丰富,但都属于尚未开发的野长城。常年有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到此攀爬。私拆墙砖、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的老梅,把长城看成家乡的象征。1983年,老梅开始自发地到村子四周的野长城上巡视,遇到有人破坏长城,他就要上前制止。老梅也因此被评为全国15名长城保护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过表彰。

巡山小路是老梅用了两天的时间开辟出来的,可以到达距离村子最近的长城箭楼,那里海拔有1200米。

“往西要到同河北交界的‘南天门’,东面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南侧。”老梅说,每巡视长城一次要走近20公里山路,由于石峡地区的长城多分布在群山峻岭之中,每次走半圈,就得花上一天的时间。

“一上山心里就踏实,心情就好!”老梅说。站在山坡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杏花、山桃花、丁香花,衬托得苍劲的长城也俊俏起来。“洪湖水,浪呀嘛浪打浪……”老梅说他不会唱歌,一高兴就吹口哨。

脚下,山势陡峭,碎石滑动,荆棘、树枝不时反弹到身上、脸上。记者满头大汗、手脚并用地在后面跟着,60多岁的老梅走起来却步履轻松,还边走边拾捡着沿途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

皮外伤是常事儿,最让老梅痛心的,是看到那些不爱惜长城的游客。

“请不要刻字。”老梅说,这是他这么多年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少管闲事!”却是他听到的最多的回答。有一次,老梅上前阻止游人在长城上刻字,结果被六七个游人围在了中间……老梅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解释保护长城的重要性,最后,这些游客跟着老梅下山了。

老梅的坚持感动了全村,先是儿子、儿媳,村里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护林员,到长城上清理垃圾、杂草,劝阻破坏长城的行为,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地加入到上山巡视的行列当中。

“不能上山巡视,咱还可以收集收集文物。”年纪大的村民,自觉地跟老梅一起收集起长城文物:农户家的墙根下,菜园里,长满荒草的山旮旯,都不放过;石雷、石夯、石碑等都是他们收集保护的对象。在老梅的带动下,一大批长城文物得到保护,并相继被捐到县文物部门和长城博物馆等单位,为长城留下了一批宝贵财富。

“长城是唯一的,不保护就完了。”老梅的话,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2007年,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协会,80多人自发加入了协会,一支义务的“长城护卫队”从此活跃在长城内外。野长城上的垃圾有人捡了,肆意生长的杂草有人清理了,护卫队从半山坡上捡回来的城砖,也在长城脚下堆成了小山。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