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正式开工

2008年7月15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在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举行“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开工仪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以及财政部、四川省财政厅、文化厅、旅游局、文物局,阿坝州人大、政府,理县县委、政府等有关方面和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仪式。单霁翔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抢救保护羌族文化遗产,是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挽留羌族这个古老民族的记忆、维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羌族碉楼与村寨”目前已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著名旅游景区。它拥有悠久的建造历史和独特的砌筑工艺,富有鲜明的地方建筑原创性,而且还生动地记录并反映出羌族人民在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建筑技艺、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各种历史信息;它不仅在四川羌族聚居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羌族历史文化中也占有很高的地位。此次5·12汶川特大地震,羌族碉楼与村寨中的理县桃坪羌寨、汶川黄土碉楼、茂县黑虎羌寨与碉楼等均严重受损。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羌族文化保护工作,多次作出要尽快抢救修复羌族文化遗产的指示和批示。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保证“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国家文物局会同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赴此次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进行现场勘察,按照预设方案部署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及文化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文物保护工程甲级(一级)资质单位中,按照技术力量强、以往业绩优良、在羌族地区施工经验丰富的原则,评选确定了该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论证通过了有关清理抢险方案和施工方案,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的勘测设计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承担;施工单位由具备文物保护工程一级施工资质,熟悉藏羌地区建筑及相关情况,有过类似工程经历的北京凯莱斯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监理单位由具备文物保护工程甲级监理资质,熟悉藏羌地区建筑特点的四川园冶古建园林设计研究公司承担;地质勘察单位确定由辽宁有色勘查研究院承担。

承担本次修复设计任务的专家团队十分尊重羌族的古老文化,对桃坪羌寨的受损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并且认真研究了羌族碉楼碉房的营造技艺,制定了科学的设计方案,宗旨是既要妥善修复受损的文物建筑,同时也要培养当地的维修队伍和人才,使羌族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国家文物局本着“依法合规、特事特办、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建立国家、四川省、阿坝州三级领导协调和专业咨询机制,履行审查报批程序,颁布实施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的监督、验收和审计,目的是要使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成为灾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典范工程,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良工程。

工期预计二至三年的的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少数民族地区启动的第一个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意义重大。通过抢救修复这些受损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持四川羌族地区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更加坚定羌民族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而且也可以更有力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崇高信念,以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抗震救灾、力争实现灾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均衡恢复与发展的坚强决心。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