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执法 摸清家底 专家谈《长城保护条例》落实



我国的长城,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没过多久,世界古迹基金会就把它列为100个最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天天残破、湮灭。10月1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从12月1日开始实施《长城保护条例》。至此,长期遭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损毁的万里长城终于有了“护身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城保护条例》如何真正得以落实,使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在人们的遗憾和叹息声中消失?日前,记者专访了在山海关参加《长城保护条例》座谈会的专家们。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保护专家董耀会:四个因素强化《长城保护条例》落实
1985年,三个青年人从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历时508天,完成徒步考察长城的壮举,到达长城终点嘉峪关。当年行动的发起人与参与者之一,就是现任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
作为“长城的儿子”,董耀会凭着“守护长城的天职和责任”,多年来为长城立法奔走呼号。谈到刚出台不久的《长城保护条例》,董耀会显得十分激动:“《长城保护条例》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对保护长城有促进功能,更明确了各管理部门的责任,具有很强的调控功能。”
“《长城保护条例》怎么落实?如何强化执法力度?”董耀会认为有四个因素:“首先是执法主体的建立,执法队伍、人员、有没有完善有序的机构,能不能满足条例的需要,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个因素就是法律的清晰度、合理性,《长城保护条例》只是个框架,里面具体很多条例都要参看《长城保护整体规划》来定,而《规划》到2009年才出台,在过渡阶段我们如何操作?这些都要细化。”董耀会翻开《长城保护条例》,一条条认真地给记者说明。
“执法主体对《长城保护条例》的了解和执行力度也很重要,该加多少资金投入,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抢救修复,还是象征性的拨款?第四个因素就是执法条件,执法主体物质条件是否具备,包括财力、物力等等。” 说到长城的话题,董耀会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多年来考察长城的所见所闻化作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案例,或喜或愁,深深感染了记者。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 罗哲文:摸清家底是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前提
“《长城保护条例》出台终于让长城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但现存长城准确里程究竟是多少?有多少个烽火台、敌楼、城堡,其建筑材料、建筑技术逐段有何特点?每一段的保护现状如何?这些现状不搞清楚,让我们的工作很难全面落实。” 面对长期以来长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着“家底不明、数据不清”的局面,罗老认为摸清家底是保护长城要做的第一步。
罗老告诉记者,由于家底不清、概念不明,目前,长城管理难度很大,取长城砖修猪圈、在长城沿线开矿等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山东章丘的齐长城是一座石头长城,当地为了发展旅游,拆掉了石头长城,按八达岭长城的构造重新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新的长城,给当地的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山西的杀虎口是沟通长城内外的重要关口,当地把完整的城台分成两半,一边各建了一座小楼,破坏了长城的原生态;张家口万全县修公路,施工人员竟到周边的长城上采石头,把长城挖成了沟壑,事隔一年后才被当地政府发现;内蒙古包头投入上亿元修路,使战国的赵长城遭毁损。”老人痛心地说。
而在本次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已启动了对长城十年规划保护工程,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长城项目领导小组,把河北和甘肃确定为长城资源调查的试点,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统一标准,待标准完善后逐步向全国铺开。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也正在制定方案,通过航空遥感测定、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收集长城的详细数据,准确测量长城的长度、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此项工程预计2008年完成。
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长城研究委员会会长成大林:长城保护需要全社会参与
“长城是一个特殊的文物,它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不像一些文物能够收藏起来,所以长城保护任重道远。现在已经立法保护长城,但仅仅靠政府的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成大林认为保护长城不只是钱的事,关键是大家的意识与责任的加强。
日前,一项发动长城沿线的群众充当“长城卫士”保护长城的新措施正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逐渐推广,该市文物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城保护员机制”,将境内250多公里的长城分74段划置,每段专门雇佣一名在长城脚下居住的农民担任保护员,每月对各自负责的长城段进行10次以上的巡视,并向文物主管部门书面上报情况。每名长城保护员每年可获得政府给予的500元现金补贴或其他物质奖励。
“长城不同于其它文物,它是一个大地形的文物,陈设了半个中国,长城的保护工作仅仅靠一些自觉行为,仅仅靠一些热心于长城保护的人士和部门是不够的,整个万里长城,有几十公里热心的人去看护它,那是远远不够的。” 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只有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保护长城的行动中,营造良好的保护长城氛围,调动起公众的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长城的重要性,《长城保护条例》才会真正有效,才能真正做到固我万里长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