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靖江王陵保护区为何被万座私坟侵蚀?
2016-04-25 10:14:47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为在全社会大力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并于日前印发。
纲要明确,弘扬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增进民生福祉同步。挖掘生态文化遗产资源,传承民族的、地域的生态文化优秀传统和民俗特色,推进民众广泛参与互动传播,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其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和创新支撑的发展活力。
纲要提出,生态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将生态文化融入全民宣传教育、将生态文化理念融入法治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科技研发应用、加强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纲要明确,推进生态文化发展将着力打造生态文化城镇、加强生态文化现代媒体传播体系和平台建设、拓展生态文化创建传播体验活动等。推进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美丽乡村和民族生态文化原生地等生态旅游业,健康疗养、假日休闲等生态服务业;打造优质规范的生态文化教育、科普、体验基地和生态科普展馆等生态文化公共服务业。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万座私坟包围,村民成群结队推销墓地还能开具盖有公章的“收据”,交1万多元就能“入驻”皇室风水宝地……
记者日前在广西桂林靖江王陵保护区走访发现,昔日王陵在大量私坟的侵蚀下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新坟老坟交织 王陵变身“乱葬岗”
广西桂林靖江王陵拥有明朝11世靖江藩王、王妃和将军、大臣的300多座古墓,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4月1日来到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南麓的挂子山村,见到了被私坟侵蚀最为严重的端懿王陵。
根据文物部门提供的资料,端懿王陵占地面积约43亩,原有左右朝房、陵门、神厨神库、碑亭以及守门狮、勇士控马等神道石作仪仗等建筑、石刻。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王陵已经成为一个杂乱的坟场,既有老坟又有新坟,数千座私坟遍布其间,进入王陵就像走迷宫一般。高3米、直径约8米的端懿王陵土堆上遍布十几座私坟,王陵神道两旁的守门狮、勇士控马等石刻被私坟分隔得七零八落。
在遮挡王陵的围墙上,可以看见“修老坟、葬新坟”字样的广告。村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王陵旁的公路边上,向来人推销坟地。
在王陵的一角,记者见到两位村民正在修建一座新坟,新坟旁边黑色的王陵神道雕塑格外突兀。一位老年妇女主动向记者推销这一片仅剩的2块墓地,每块约占地4平方米,夹在密密麻麻的私坟之间。她要价1.4万元,包括土地使用、石碑和人工等费用,并表示王陵是风水宝地,这一价格非常合理。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地属于村集体,可以开具盖有村委会公章的收据,不用担心被拆除。
文物部门曾于2011年对保护区内的乱埋乱葬现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端懿王陵遗址内私坟数为8349座,整个挂子山村超过1.7万座,乱埋乱葬以端懿王陵遗址为中心,近年来已扩展到周边石山半山腰以上,并逐渐向靖江王陵遗址核心地带蔓延。
乱埋乱葬局面失控 监管缺位整治乏力
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曾祥忠介绍,在国家规划建设的7.5平方公里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乱埋乱葬数在2011年已经有2万多座,并且以每年1000座左右的增幅在继续发展,对靖江王陵遗址及环境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尧山区域内乱埋乱葬的数量达6万-8万座,近两年在尧山发现了很多座占地200平方米的豪华墓,浪费了大量土地,令人痛心。”桂林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罗逸说。
曾祥忠说,挂子山村的乱埋乱葬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20世纪70年代王陵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前,桂林市就把火葬场建于尧山,同时把端懿王陵遗址作为迁坟安置坟场。80年代后,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大量私坟被迁入,乱埋乱葬逐渐形成规模。近年来,村集体非法出租、转让、出卖集体土地给建坟者,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助长了乱埋乱葬现象。
曾祥忠表示,文物管理处没有土地权属,也没有执法权,无权清坟,因此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罗逸介绍,2006年,桂林市殡葬管理处曾推动市政府出台过清理乱埋乱葬措施,但实施效果不佳,最终不了了之。乱埋乱葬涉及民政、国土、林业、文物等多个部门,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对于私坟只能由住建部门按照违章建筑拆除,各部门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乱埋乱葬得不到根遏制和根除。
厘清权责综合执法 多方合力方能标本兼治
《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文物保护区建造坟墓,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曾祥忠认为,全面治理靖江王陵保护区乱埋乱葬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某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开展工作,以便文物、民政等部门形成合力。
罗逸建议,桂林市应该出台市一级殡葬管理法规条例,厘清各部门权责,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指导。
乱埋乱葬现象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低价公益性公墓的缺乏,私坟的价格远低于经营性公墓的价格。“应该加快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将零星的私坟迁入公益性墓地,对大片的老坟场进行改造,绿化坟场四周,遏制新坟的修建。”罗逸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