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多地已启动历史街区古镇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杭州考察期间,Emanuele Saurwein和他的同事Remo Leuzinger还参加了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建筑系联合workshop教学活动,并深入探讨了杭州拱宸桥以及其他代表性地段和建筑项目。

 

  “你们是怎么把这些传统建筑和景观重新‘复活’的?”第二次来杭州的Emanuele Saurwein教授站在遗存的联排里弄边仔细打量着拱宸桥历史街区,“瑞士也面临着这种历史建筑保护和更新的问题。”

 

  日前,来自瑞士SUPSI大学的Emanuele Saurwein和他的同事Remo Leuzinger教授特意来杭州考察,“看看杭州是怎么保护这些历史,并让它们重新活起来的。”

 

  好奇的Emanuele Saurwein站在拱宸桥上,看着沿运河的住家与埠头以及合院式的传统民居,行人拖着自行车从他身旁经过,一艘艘运沙船鸣着笛从拱宸桥下穿过。

 

  “白墙黛瓦外立面,房子还是木结构,地面也还是青石板,后门就挨着河埠头……”全程参与拱宸桥历史街区保护的杭州市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介绍,在修复传统景观的基础上,“更具特色的是,原住民自由选择回迁。人均居住面积从6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原来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改造修复成每户独立的格局。”

 

  这些“历史活态”让Emanuele Saurwein印象深刻,“杭州的历史街区保护做得好!”

 

  在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贺勇看来,“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杭州模式’,为其他地方的古镇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眼下,省内各地正在针对古镇街区进行保护和开发。

 

  不久前,湖州南浔古镇启动了张静江故居二期、小莲庄二期、邱宅修复以及文昌阁修复工程等。“年前已经开始部分施工,按照‘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翻新屋顶瓦片,修复被毁房屋,更新门窗等。”南浔区古管委负责人介绍,这与原汁原味地保护性利用与修复、新业态入驻带旺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

 

  绍兴也在今年年初启动了柯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一期)项目。“柯桥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比较缓慢,而且现在的老街现状,对于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说有些遗憾,河道两侧是连片简陋、凌乱的居民建筑,整体风貌不够协调。”柯桥古镇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改造共涉及5个历史街区,“主要是恢复传统沿河特色小商业业态,充分展现柯桥古镇传统居住、商业前店后坊式的古韵风貌。”

 

  “杭州在保护这些历史街区的同时,没有改变这里的生活形态,改造后回迁居民的生活场景也没有因此发生变化。”贺勇觉得,这是“杭州模式”的最大特点,“这也是外国学者最认同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