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靖江王陵保护区被万座私坟侵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万座私坟包围,村民成群结队推销墓地还能开具盖有公章的“收据”,交1万多元就能“入驻”皇室风水宝地。记者日前在广西桂林靖江王陵保护区走访发现,昔日王陵在大量私坟的侵蚀下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王陵变身“乱葬岗”

  广西桂林靖江王陵拥有明朝11世靖江藩王、王妃和将军、大臣的300多座古墓,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4月1日来到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南麓的挂子山村,见到了被私坟侵蚀最为严重的端懿王陵。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王陵已经成为一个杂乱的坟场,既有老坟又有新坟,数千座私坟遍布其间,进入王陵就像走迷宫一般。在遮挡王陵的围墙上,可以看见“修老坟、葬新坟”字样的广告。村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王陵旁的公路边上,向来人推销坟地。

  一位老年妇女主动向记者推销这一片仅剩的两块墓地,每块约占地4平方米,夹在密密麻麻的私坟之间。她要价1.4万元,包括土地使用、石碑和人工等费用,并表示王陵是风水宝地。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地属于村集体,可以开具盖有村委会公章的收据。

  乱埋乱葬局面失控

  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曾祥忠介绍,在国家规划建设的7.5平方公里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乱埋乱葬数在2011年已经有2万多座,并且以每年1000座左右的增幅在继续发展,对靖江王陵遗址及环境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曾祥忠说,挂子山村的乱埋乱葬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20世纪70年代王陵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前,桂林市就把火葬场建于尧山,同时把端懿王陵遗址作为迁坟安置坟场。80年代后,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大量私坟被迁入,乱埋乱葬逐渐形成规模。近年来,村集体非法出租、转让、出卖集体土地给建坟者,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承包费或管理费,助长了乱埋乱葬现象。

  曾祥忠表示,文物管理处没有土地权属,也没有执法权,无权清坟,因此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殡葬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在文物保护区建造坟墓,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曾祥忠建议,由国土部门主持对靖江王陵所有野外文物遗址、保护区划进行界限划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土地确权和土地征用,修建保护性生态围墙——遗址绿篱,以保护靖江王陵野外文物遗址免遭人为破坏。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