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进口成本吸引更多文物回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中国收藏家在海外购买艺术品,同时也有越来越多海外艺术品回流到国内拍卖市场供藏家们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称,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余年间,我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4万件,加之民间收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能超过1000万件。

  “很多回流文物具备真品含量高、精品多、新鲜感强、价位弹性大等优势,从而吸引各界收藏人士到内地拍卖会上举牌竞买。”业内人士称,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又大量回流到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时,北京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拍卖品中,回流文物艺术品已经占到总拍品数的25%以上,回流文物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这几年,国内很多藏家开始走出去,在世界各大大小小的拍卖场上均可看到中国藏家的身影,不少世界拍卖场上最引人瞩目的拍品均为中国藏家拍卖,如去年,阿米地奥·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为刘益谦所得。在美国《ARTnews》杂志公布的2015年“顶级藏家200强(200 Top Collectors)”名单中,王健林、王中军、杨滨、乔志兵、王薇与刘益谦、余德耀、刘德浩、陈泰铭等中国收藏家入围,这些中国大藏家们已是伦敦、纽约以及中国香港等境外大拍卖场上的常客。

  “文物回流代表着对文化的重视。目前,靠国家追索文物的渠道较为艰难,数量有限;而通过文物经济杠杆促进回流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业内人士建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依据文化艺术品不同于工农业产品的特殊属性,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文化产业良好国际竞争条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层面出发,研究制定合理的回流文物艺术品进境税率,并制定明确的鉴定、评估和征税程序。为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我国流失文物的回流打开国门。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零关税和低关税相比,境内企业的纳税压力非常大,这造成国内企业在国际上进行业务拓展时较为受限,处于高度的不平等地位。同时,也导致国内相关企业委托其他税收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易。国内拍卖企业及其他文物艺术品经营机构不得不陆续向海外转移,以减轻高额的进境税负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上,许多国家为鼓励文物艺术品在本国留存、促进本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均实现进出口文物零关税。在文物回流政策落实层面上,政府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更多具体细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