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方岩村既治水又护路复活百年古村道

  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位于“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中部,这里古木参天,自然环境优美,保存着大量古村和古道遗迹。

  近年来,方岩村遇到了一个难题:古道保护和现代化改造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

  走在方岩村煤山下一段长300米左右的蜿蜒古道上,53岁的村委会主任许建中打开了话匣子,“像这样长长短短的古道,村里有不少。”脚下这条方岩古道是村里最长的一条,3月初刚刚修缮完毕。

  许建中边走边介绍,方岩古道长约1.2公里,横穿整个村庄,是当地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现在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和小汽车,古道渐渐满足不了这些交通工具的需要。前几年,好几条古道开始破了,有的还塌了,不少村民开始用水泥自行修补,慢慢地,途经村中的一段段古道,已经看不到昔日用石头铺就的模样了。

  “几百年的古道会不会就消逝在自己手里?”许建中一想到这个问题就着急。2014年,方岩村开始铺设农村污水管网,不得不在古道上凿开一米多长的口子。他提着厚厚一叠村里古道的历史资料,向小浦镇政府和村委会提出了修复古道、保存方岩村历史文化的建议。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村民和镇里的支持。去年开始,许建中跟长兴县的专家们学规划,一方面调整村里还没有动工的农村污水管网工程,尽量减少对古道、古建筑的破坏;另一方面,重点讨教如何修缮古道,并加以保护。

  古道过去所砌的石头,如今在周边已经找不到了。许建中专门去福建泉州淘到了最贴近方岩村古道面貌的茅山石。解决了原材料的难题后,借助方岩村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边施工边修复古道,“我们一边‘五水共治’,一边‘生态修复’,一举两得!”许建中说,利用治水这个契机,村里的面貌将会大不相同。

  “方岩古道先暂定用茅山石修复300米,方便下一步调整。”许建中说,“修缮之后的古道,更加整洁更加宽敞,村民们出行也更方便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