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完成局部修缮重新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过4个多月修缮和维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称的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近日重新开放。

 

  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是该校珞珈山别墅群中的19号楼,始建于1931年,是一栋坐北朝南西式二层楼房。

 

  记者14日在武汉大学校内看到,该故居换上灰砖墙壁,双扇窗刷上红漆,庭前屋后绿树环绕,一派崭新面貌。据了解,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的父亲桂质廷,曾是武汉大学教授,他曾亲手打制了一个小书柜。此次周恩来故居重新开放前,桂希恩的家人捐出这个书柜,放置在故居中。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李琳介绍,修缮内容包括把一楼受潮和腐蚀的木质地板换成褐色瓷砖,一楼墙面贴上瓷砖,更换木质门框和楼梯。二楼展厅还新增10余幅历史照片,包括抗战时期在珞珈山开办的军官训练团集训照片、上世纪30年代英籍教师朱利安·贝尔拍摄的反映珞珈山“十八栋”教师生活的照片等。

 

  1938年,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在此居住过4个月,组织领导抗日宣传活动,并会见斯诺、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使这里有着“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之美誉。

 

  2001年,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作为该校早期建筑群的一部分,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武汉大学把珞珈山“十八栋”作为“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总体规划、整体修缮。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武汉大学再次对周恩来故居进行局部修缮和维护。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