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拉赞助,清朝学者碑石几百年后获重建
2016-03-08 11:51:05 来源:绍兴晚报 已浏览次
在青山绿水中,如有人文景观加以点缀,则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昨天,当记者来到美丽的小舜江源头、柯桥区稽东镇顺利村时,只见一块重达18吨的碑石前不久刚刚树立起来,上面刻着清朝大学者毛奇龄撰写的《埂头茶亭勒石记》,成为小舜江源头新景观。而这碑石能够在几百年后重建,一位81岁的退休教师起了重要作用。
大学者歌颂山里人
埂头村是会稽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明清时为绍兴通往诸暨、嵊州古道的必经之地。原本这一小山村被并不出名,因为与清朝初年的一位大学者联系了起来,小村也成为了大家的向往之地。
这大学者名叫毛奇龄,萧山人(旧属绍兴府),是清朝《四库全书》收录著作最多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埂头版”好故事。
毛奇龄在《埂头茶亭勒石记》中写道:明末崇祯年间,一位名叫商周嗣的当地人体恤山里人劳作的辛苦,在埂头村设立了一个茶亭,“日濩茶其中以饷行人”。然而在商周嗣去世后,这个茶亭也湮没了,“人哀商君之死,且悲亭之废”。过了20年,商君的妻子胡氏继承丈夫遗志,发动子女在这里重建茶亭,为了防止茶亭遭人侵占,在旁刻石记录。
在这篇短短只有170字的文章最后,毛奇龄感叹:如果知道了善良的商君和他的夫人,谁还忍心去侵占茶亭呢?
退休老教师拉赞助重建石碑
昨天,记者在绍兴文理学院林文彪教授的带领下前来当地采访,他告诉记者,这故事也许是毛奇龄亲自到过埂头村听说,也许是他听朋友介绍,但这事情真实存在,收录在《四库全书》中。原先毛奇龄的这一文章也被刻在石上,并盖有碑亭,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而湮没。2007年,稽东镇作为全国文物普查试点镇,市县联合普查队认为该碑亭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议有关部门重建勒石,稽东镇顺利村村委和民间热心人士也到处奔波。
这些民间人士中,81岁的村民、退休教师徐荣标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商姓人士所做的事充满正能量,应该重新把石碑修起来,让一代代人学习。”徐荣标老人说,他的提议得到了村里其他老人的积极响应。于是,大家到处筹集资金,跑企业,向有爱心的企业人士介绍石碑的意义;访村民,向热心的村民们讲述石碑的故事……最后,一共筹集到了13.5万元的资金,还有价值七八万元的石料。
据另一位退休教师、73岁的沈浙绍介绍,为了拉赞助,徐荣标老师动用了家人的各种关系,还让他们一起参与其中:如徐荣标的女儿赞助1万元,已经退休的堂弟赞助5000元。在这七八年中,他们一起跑政府、跑企业,终于把树石碑的资金筹措到位,并在今年2月份建造完毕。
徐荣标老人说,他还希望今后在石头上盖一个碑亭,更加具有文化气息。1951年毕业于绍兴初级师范的他,做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事,他说希望把这样的好故事传下去,让这里“乐善好施”的好乡风传下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