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生意 民国建筑竟被房东“掘地三尺”

  2月25日下午,居住在南京市鼓楼区花家桥7号的市民钱女士、刘先生相继报警,称楼下的一位住户在野蛮装修,竟然擅自对文保单位挖地三尺,严重破坏了他们所住的百年民国老宅。记者了解到,由于这样的施工,楼上住户反映墙体已经有了裂缝,街道方面也在年前张贴出了该建筑年久失修需要安全鉴定的通告。

  房屋高出地面户主觉得影响生意

  接警后,民警立即联系了该地所属的阅江楼街道城管科,一同前往现场调查了解。原来施工住户为一家美容店,因室内地面要高出室外约70厘米,为便于顾客进店消费,户主便擅自让施工工人深挖地基。

  记者赶到现场查看,花家桥7号和8号是一组连着的民国二层建筑。在花家桥8号,记者还看到了“锦庆里”字样,从外观看是典型的民国建筑。

  市民反映的私挖地基的花家桥7号是最靠边的一处门面房,不过,这里的门比外面高出了70厘米左右,有几级台阶连接。门面房上有“凯丽美容养身馆”的标志,不过卷帘门紧闭。

  随后,民警和城管队员从后门进入了该门面房内部,发现室内最大的一间屋子已经被基本挖空,建筑垃圾全部被装到了袋中,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随后,城管队员拿出皮尺现场进行测量,发现地基已被挖深达整整50厘米。

  只花半天时间已把一间屋挖完

  城管队员现场询问正在屋内施工的人员,面对询问,施工队员表示,户主让他们挖地基,具体原因就是本来屋子高出了地面,顾客进门还要先上台阶,影响了生意,当天早上才开工。记者发现,民警赶到的时候,一间屋子已经挖掘完毕,而另一间屋子则是待挖掘状态。

  报警人称,这里的一排二层楼房均为民国时期建筑,至今已有百年,因为开挖,楼上墙面现已开裂,若再继续深挖下去,整栋楼房都将十分危险,他们为制止此类野蛮施工已经致电过12345热线,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面制止如此野蛮施工。但因户主现在不在南京,为制止继续施工,他们无奈只能报警。

  “房子是民国时期的,过去开美容院也没什么影响,但是他们突然开始敲敲打打,我们一看竟然是在挖地基,之前这里就贴过危房通知书,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实在不可预知。”钱女士告诉记者。

  已威胁文物本体

  城管责令停工

  民警现场查看后当场制止了工人的野蛮施工行为。记者从该地所属的阅江楼街道了解到,该处民国建筑因年代太久,早在春节前夕就被房管部门告知要求做房屋安全检测,对此,所有业主都是知情的。随后到场的阅江楼城管队随即叫停工人施工,并通知户主尽早来城管队接受调查处理。

  记者昨天从鼓楼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知道此事后,已经会同市文物局、鼓楼区住建局、相关街道的负责人前往现场调查。花家桥7号民国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划定保护范围。但这种施工的确会对文物本体产生威胁。当天,他们已经联合下发停工通知书。

  该建筑竟是南京少有的“石库门”

  据介绍,花家桥7号民国建筑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发现时,这里属于下关区。下关与鼓楼合并后,花家桥7号民国建筑被定为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

  据文物部门考证,花家桥7号民国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初是下关电厂的宿舍,被称为“锦庆里”,后来曾经租给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使用,住过该部门的一位高级官员。花家桥7号、8号民国建筑是南京少有的“石库门”建筑,两个民国石质门尚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012年左右,花家桥7号、8号民国建筑曾经由文物部门进行修缮,做到了修旧如旧,恢复了民国时期的原貌。

  何为“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起源于上海,一般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石库门在上海极为常见,但南京也有几处,比如鼓楼黄土山的桃源村、玄武区的桃源新村、秦淮区的宁中里、钟岚里、白菜园、慧园街等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