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配置消防器材

  为进一步强化文物单位消防安全,加强源头防范工作,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日前,旬阳县文物管理所、旬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将一批消防器材配送到县域各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以增强文物保护单位应对冬春季节火灾防控及突发事故的能力,确保县域各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在蜀河古镇黄州会馆、杨泗庙、清真寺等省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根据该地点的实际情况,将一个个崭新的灭火器搁置在古建筑内的合适位置,同时,工作人员也在现场为黄州会馆、杨泗庙、清真寺等管理人员及群众文物保护员现场做消防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及灭火知识培训演练,认真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切实增强他们的抗御火灾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

  在桐木清真寺(距县城80余公里)、西岱顶古建群(距县城70余公里)等县级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文保单位所在地无车路通行,工作人员只好扛着消防灭火器,沿着陡峭崎岖的林下小道徒步5公里多路一步一步匍匐上山,经过两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目的地,工作人员汗流浃背,但是顾不上休息,因为需要尽快对文保员及镇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做培训操作,并要尽早返回,不然天色已晚,返回的路就更加的艰难。“把这个从这里提出来,这里有个保险绳把它拉掉,对着火按这里就行了。”针对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内居住或看守人员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在现场除了就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外,还将备用培训消防灭火器手把手的教这些年龄偏大的居住人员,耐心的讲解,直到会操作为止。就这样,工作人员在艰难的跋涉中,截止12月中旬,该县18处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60具消防灭火器材配置配送及安全培训工作全面完成。

  据该县文物管理所(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旬阳县目前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许多古建筑类的文保单位都是木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再加上一些居住在文保单位和文物点内及周边的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较低,文物保护单位场所内存在电源线路不规范等问题,火险隐患时刻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该所工作人员讲,为加强冬春季文物保护单位火灾防控工作,后续还将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规定,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涉及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并督促各镇及文保员做好日常监测监管,建立通信联系机制,及时掌握了解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做到安全管理不留死角。确保县域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为构建平安旬阳创造优良的文物消防安全环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