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不能总是亡羊补牢

  上花人民会场“复活”了。其一波三折的命运,折射出当前国内文物保护的尴尬现状。个别地方政府明知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往往无所作为,任其风雨飘摇,甚至短视主义作祟,历史责任感让位于经济利益,让文物成为大兴土木下的牺牲品。媒体介入,舆论围攻,地方政府开始亡羊补牢,通过抢救性保护,给了舆论一个交代。我们并不否认社会监督之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此时迷途知返,已错过了保护的最佳时机。

  以上花人民会场为例,尽管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其原貌,但此时的上花会场已非彼时的上花会场,其历史文化价值折损大半不说,迟到的修复也更加劳民伤财。正如村民所言,上花人民会场的保护,应该从十年前就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花人民会场的重建,更是一个教训。它告诉我们,文化保护不能寄希望于事后补救,也不能靠舆论滞后倒逼,而在当时当下的主动作为。

  当然,文化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意愿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文保意识如何普及,保护资金如何到位,专业机构与人才如何配备,动态监督机制如何建立……都需要全盘考虑,通力解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