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努尔哈赤汗王宫遗址外景修缮完成 对外开放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汗王宫遗址外景修缮完成,于18日向民众开放。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割据辽东,建元天命。1625年在萨尔浒之战后迁都沈阳,历经宁远城等战役,死后葬于沈阳清福陵。

  记者在现场看到,汗王宫遗址大门的东、西各3块柱础石尚在,二进院建筑物下的高台基址也被发掘,露出一段数米长的青砖墙基,目前被建成一处遗址广场。主体建筑的上面是玻璃地板,民众可透过玻璃俯瞰整个遗址。出土的筒瓦、滴水、串珠纹砖等绿釉琉璃构件放置在原位,部分模印花砖上有莲花纹饰。

  据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沈阳故宫一位精通满文的专家上个世纪80年代在北京发现了《盛京城阙图》,这是汗王宫首次见诸史料。根据记载,汗王宫属于满族传统的台式建筑,为一座两进院落,均以山墙来承重,二进院落有三间宽敞高大的殿堂,即努尔哈赤的寝宫。

  2012年7月,考古人员在沈阳中街发现一处清代遗迹,出土了清亲王级别才可使用的绿釉瓦当等大量文物,被考证为迄今消失了300余年的汗王宫。

  当日,相距不足百米的清豫亲王多铎王府遗址也同时开放,作为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多铎的宫殿与汗王宫相伴。考古人员发现了王府院墙、正房、影壁基座等遗迹。

  按照规划,本次修缮将不会重建汗王宫,而是通过遗址广场来展现考古挖掘现场的全貌,并将宫内各部分的建筑加以标注,保护好发掘文物。

  参与发掘的考古专家赵晓刚表示,汗王宫与沈阳故宫大政殿为同期建筑,真实体现了清早期“宫”与“殿”分离的满族宫廷建筑特征,对研究清早期的都城规划意义重大,是中国都城考古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