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文物石匾一角被蹭伤 引出文保大课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835年,为感念清代襄阳知府郑敦允修筑樊城石堤,各方人士在城区公馆门码头泊岸正中的一块石匾上雕刻“民不能忘”,缅怀其功德。昨日,有文化爱好者反映,这块石匾的一个角竟被蹭伤,令人痛心。

 

  文化爱好者王夕平说,9日,他在樊城江边散步时看到,一艘船刚好停靠在石匾旁。船家为固定船只,在岸边石缝中插入一根钢管。让人痛心的是,这根钢管不偏不倚就靠着石匾,不幸将石匾的左角蹭伤。

 

  接到市民投诉,昨日,楚天快报记者赶往现场看到,公馆门码头旁正停着一艘白色的大船。“民不能忘”石匾位于大船踏板正下方,刚好被遮住。为了固定船身,一根绿色钢管插在石匾左上方的石缝中。记者看到,与绿色钢管相邻处,石匾裸露出半个巴掌大的缺痕。

 

  上午11时,市民刘先生走进船中打扫卫生。刘先生介绍,今年,他租下了这艘船,做公司会所使用,但他并不清楚船主何时蹭伤了石匾。

 

  随后,记者向市文物管理处反映了情况。市文物管理处实地查看后,与船主罗先生取得了联系。船主罗先生表示很无辜,因为他并不知道石匾是文物,但他表示会于近日将船移走。市文物管理处余姓负责人介绍,“民不能忘”石匾是市级文保物件,在船只移走后,将派专人对石匾进行修复。

 

  据了解,郑敦允号芷泉,湖南长沙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出任襄阳知府,其深受百姓爱戴。1831年6至8月,汉江水涝严重,已经调署武昌粮储道的郑敦允执意回襄阳守修堤防,岂料5个月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为了感念郑敦允,襄阳人于4年后留下了“民不能忘”的石匾,还修建了郑公祠。目前,上书“郑公祠”的石匾存于米公祠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