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西北5个文保单位启动腾退 杨椒山祠将开放
2015-12-10 08:51:24 来源:|新京报 已浏览次
记者从12月6日召开的西城区2015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年会上了解到,今年启动的宣西北院落保护修缮项目中,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这5个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已张贴腾退公告,并将在十三五期间修缮完工,对市民开放。
宣西北普通院落实行居民自愿腾退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剧院西、宣西北、天桥北是西城区今年相继启动的三个院落保护修缮项目,又被称为“新三片”。其中,宣西北项目占地13公顷,共涉及2287户居民,本着居民自愿的原则实行腾退。
“院落腾退完全参照居民意愿,先决条件是整院居民的意见要统一。想要彻底改善居住条件,可以选择老城区以外的定向安置房;难离故土的百姓也可以选择从文保单位里搬出来,平移到其他居住条件更好的院落。”相关负责人说。
他表示,此次政府部门在宣西北项目中率先尝试了“一切透明”,包括对百姓最关心的补偿结果进行公开:棚改户提出申请,就可以在查询机上查到街坊四邻的补偿情况。补偿政策是统一的,补偿多少也一目了然。
目前,西城区已在这一区域腾退了80个整体院落,涉及居民300余户。
5文保院落必须腾退将活化使用
作为今年最早启动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宣西北项目位于旧城保护风貌协调区内,包含了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共5个市、区级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
目前,5个文物保护单位已经结合棚改,启动了腾退。公告也已向百姓公示。据介绍,与其他自愿腾退不同,5个文保院落此次是必须要腾退的,以解决文物建筑的安全、消防隐患。
“这次对5个文保单位的腾退,不是商业意义的腾退,是先按棚改腾完,政府再回购使用权”,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表示,目前文物部门核心问题是按照“接续历史,传承文化”这一宗旨,寻找合适的可持续运营主体。
孙劲松说,过去是腾退完再想怎么运营,是合理利用文物。现在西城探索一种新的模式,是先想明白文物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再去腾退,是文物的活化使用。
他表示,对于这5处院落腾退后的利用,沈家本故居会根据沈家本的历史,今后的利用一定要跟法制文化宣传有关;杨椒山祠会有展示历史文化渊源的活化使用,考虑打造现代书院,教育体系之外的文化传播。
据介绍,5个市、区级文保单位和文物普查登记单位腾退后的规划利用,西城区也在协调相关部门和各界专家进行论证。
- 链接
杨椒山祠
地理位置:宣武门外大街西侧,达智桥胡同12号、12号旁门及校场三条2号院。
占地面积:2682m2。
建筑面积:1482.9m2。
文化价值: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最早为城隍庙,最晚在清初已改为松筠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刑部一些官员访得此庵是明代杨继盛居住的“传舍”(公房馆舍),遂将其正屋辟为杨祠,名“景贤堂”。
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弹劾权相严嵩获罪入狱,监禁三年,备受酷刑不屈而死,被后人尊为忠臣典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僧人心泉请镌石名手张受之将杨弹劾严嵩的谏章刻石,嵌于扩建的大厅内,大书法家何绍基题名“谏草堂”。次年心泉又在堂之西南建八角“谏草亭”,并修筑回廊,布置假山庭院。从此祠寺合一,气氛肃静高雅,成为清末士大夫集会议论时政的场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