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首次用无人机巡视文物安全

  11月1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于日前首次运用无人机对白银明长城遗址景泰十座墩至索桥堡段进行文物安全巡视。

  据悉,我市现存明长城墙体大约220公里,明长城自靖远县越黄河进入景泰县,东自索桥嘴起,经芦阳镇北部,跨马鞍山——草窝滩——八道泉——三眼井——陶家山——红水乡——龙口——长岭山——牦牛圈,西入古浪县。其中景泰县境内明长城修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纵贯景泰县长约69公里,其中土墙近57公里,石墙671米,山险墙6608米,烽火台82个,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政府门户网站报道,今年7月,一伙非法采金人在我市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附近挖沙淘金,使该段长城遭到破坏。据悉,除长城索桥堡段外,当地七座墩长城烽火台也因人为铲挖而遭破坏,烽火台台体近半被铲车铲削殆尽。此处原有的一个小型烽燧,也被铲挖一空。近期,景泰县已经严肃查处破坏长城案件,相关嫌疑人已经控制。该案件向我市的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并对我市文物安全巡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文物安全巡视工作必须向科技化迈进。

  记者了解到,明长城索桥段位于景泰县芦阳镇黄河西岸,隔河与靖远县相望。其中,索桥堡是长城的附属关堡,遗址占地面积约72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状,堡墙石砌,高0.5-3.2米,堡内有房屋遗址和寺庙遗址,并有一座高8米、顶部直径26米的石砌桥墩,为当年修建索桥时遗留。索桥长城位于索桥堡西北,沿山脊呈东南至西北分布,随地势起伏,呈土垄状,高1.8-5米不等。长城烽火台七座墩位于索桥堡以西,黄土夯筑,遭破坏前为底部直径15米、高5米的尖状土堆。

  明长城遗址地处山区偏远地带,交通不便,巡视保护难度大。由于日常人力巡视既耗时耗力,又具有局限性。所以考虑引入科技元素让文物巡视工作走上科技化的路子,从而进一步提升文物巡视工作质量,更好地确保文物安全。据介绍,此次无人机巡视工作主要是对明长城遗址进行空中安全巡视,即对目标物进行360度立体全方位监控、跟踪、拍照等。据了解,此次由兰州神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供的无人机共完成巡程10公里,拍摄照片259张。据悉,在景泰用无人机巡视长城是一个试点,如果试验成功,利用无人机巡视长城将进入常态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