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大夫祠入选全国“十佳文保工程”

  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终评日前揭晓,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入选,这是我省唯一一个入选项目。窦大夫祠保护工程中大量使用了落叶松木材,与元代建筑构建材质相同,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历史构件,为我国古建筑修复提供了成功经验。

  窦大夫祠位于上兰镇,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字鸣犊)而建的祭祀建筑。其中的献殿、后殿为元代建筑,献殿门板门盘上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字样,献殿大门制作手法浑厚,造型大方,是现存元代门板中为数不多的原物。此外,献殿藻井由斗拱叠加而成,制作考究,雕刻华美,是元代不可多得的木作建筑实物资料。2001年6月窦大夫祠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窦大夫祠的四座建筑存在屋顶渗漏、梁架下沉等病害,其中献殿的藻井变形严重,亟需保护修复。2014年,山西重德古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古建集团启动窦大夫祠的保护修缮,工程投入300多万元,历时6个月。“经过化验鉴定,窦大夫祠的四座建筑主要木构件都是落叶松木材,修复中仍然使用同类木材。”省古建集团技术员翟星岩介绍,在保护过程中,文物专家发现多处历代修缮遗迹,本次修复中将这些珍贵遗迹全部原址、原样保留。在献殿东北角的梁架上,文物专家新发现了一处题记:“同治二年修缮”(公元1863年)。落架保护中,文物专家将这根横梁放回原处,清代题记保持原样,以保证历史遗迹的完整。

  此外,保护修缮中,文物专家从古建筑屋顶取下了大量破损瓦片,用特制胶水将其重新粘连在一起,并重归原位。翟星岩介绍说:“以前的文保工程通常用古建瓦片样式相同的新瓦替换旧瓦,但在窦大夫祠保护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构建,做到修旧如旧。”

  第二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终评,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