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徽会馆将全面修缮 始建于清代中后期

  记者昨日从西城区椿树街道了解到,安徽会馆将于明年启动全面修缮。这个北京会馆中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的会馆,修缮后将不用预约,全面向社会开放。

  此前局部复建、预约参观

  史料记载,安徽会馆始建于清代中后期,占地约9000平方米,分中、东、西三路庭院。会馆内的大戏楼是北京现存的四座民间戏楼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去年,安徽会馆通过局部复建,对外开放了包括大戏楼、神楼、碧玲珑馆等主体建筑,但只接待有组织的群体预约参观,公众要先签承诺书,方可参观。这也是北京文保单位首次要求参观者签署文保承诺书。

  会馆所在地西城区椿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配合会馆的复建工作,去年会馆附近的琉璃厂西街周边12条胡同启动了修缮改造,街道特别聘请了专业古建修缮队伍,将居民房屋修缮成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的复古建筑。

  该负责人表示,此前会馆只是局部复建,明年将启动全面修缮,经过专家论证,专项资金到位后就将启动维修。

  不会进行市场化运作

  修缮完成后,根据情况进行参观利用,作为政府公益性项目,修缮后不会进行市场化运作。今后会馆参观不再进行预约,将向社会全面开放。

  “街道为了丰富地区居民文化生活,搭建了活动及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会馆的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市民活动。作为京剧发祥地之一,安徽会馆及周边胡同将打造成国粹京剧文化展示、体验、传承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地”。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除了安徽会馆,此前西城区文委也表示,今年粤东新馆将完成征收。征收结束后将启动文物修缮,建设“戊戌纪念馆”对社会开放。宣西北地区的山西会馆、沈家本故居等都将启动项目保护规划等。

  档案

  安徽会馆 安徽会馆是旧京著名会馆。位于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18世纪末,徽班进京,京剧艺术日渐兴盛。安徽会馆所在的椿树地区因与前门外很多戏园相邻,为演出方便,不少梨园名家便在此安顿下来,“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名旦张曼君、张曼玲姐妹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有“京师第一会馆”之称的安徽会馆是京剧发祥地的唯一文物见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