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师的“掌上魔法”:为合适材料还要亲手铸铜

  据《劳动报》报道,对于文物修复这门手艺,你的印象是否多从盗墓小说中得来?那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是否令你心生向往?本期画刊,记者来到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探访了一个略显“神秘”的职业—文物修复师。

  拥有超强耐心、具备扎实的美学功底、熟悉历史、有足够的化学知识,这就是一名文物修复师所需的基本能力。如果这些要求还不算太高,书画修复组的副研究馆员沈骅会告诉你:在这里,一名美术专业本科毕业的新手要成为真正的文物修复师,至少需要做八年的“学徒”;而对于严重残缺、破碎的文物,即便多人联手,修复时间也可能要以年计算。这样的“冷板凳”,可不好坐。

  不过,见证着每一件残旧的文物经自己的悉心修复后重新昔日光彩,也是一份独特的职业体验。器物修复组的修复师张琛1993年进馆,在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他接触过许多国宝级文物。于他而言,通过修复工作与这些珍贵文物对话,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每一件文物都不一样,每一次修复都无法复制。在他工作台的抽屉里有一些文物残片模型,上面盘桓着许多细如发丝的图纹,手艺的细致程度绝不亚于刺绣。“这个不算什么,熟能生巧而已,有时我们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修复材料,还要自己亲手铸铜呢。”张琛说。

  完美修复,是上海博物馆对于展陈文物修复的一个重要理念。让观众看到文物“原来的样子”,便是这群文物修复师的使命。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