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投入8000万修缮景山公园寿皇殿

  昨天上午,市人大代表对本市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视察。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本市已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结构检测,将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维修方案。此外,景山公园寿皇殿经过一年勘察设计,将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维修,是目前单笔投资最高的文物修缮工程,预计2017年完工。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今年在保护文物方面,主要是继续做好33片文保区修缮改造工作。截至9月底,启动文物修缮项目133项,修缮面积10.41万平方米。本市今年重点加强一轴一线一带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比如对天安门城楼及城台的结构检测已经完成,“这么多年没有大修过,做完结构检测,根据结果做全面设计”,至于什么时候动工修缮,他表示还要考虑天安门的具体使用情况,“比如要考虑国家的大型活动,要报中央有关单位审批”。另外,大高玄殿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开工,沿着中轴线再往南的正阳门,今年也将开始结构检测。

  此外,景山公园的寿皇殿经过一年多的勘察设计,寿皇殿文物建筑群修缮工程的设计审批工作已经完成,今年可以启动修缮工作。招投标工作目前已经开始,这项工作预计投入8000多万元,根据工程周期,预计2017年完工。2013年年底,长期被北京市少年宫占用的寿皇殿古建筑群回归景山公园,这座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建筑群是清代皇家的家庙,寿皇殿古建筑群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是中轴线的中心点。据当时报道,寿皇殿回归修缮后将恢复原貌。

  本市62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占了全市的三分之一,在文物保护方面非常重要。对于旧城保护,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提出文物使用的概念,“就是拓展使用价值,把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出来,有的搞多种经营活动来维持,使用者负责维护”。市人大代表昨天视察的万松老人塔就是如此,万松老人塔是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至今已有800年历史,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将塔院部分对外开放,打造成非营利性的公共阅读的“砖读空间”,吸引了过万读者和参观者,由第三方运营管理,减少了政府成本,是文物保护的一种创新性尝试。该负责人表示,文物使用也将和首都功能疏解和居民搬迁等工作相结合,“比如我们说这里的文物加以使用,不能说引进来的是规划里要疏解出去的功能”。

  市文物局介绍,今年,圆明园遗址福海周边环境整治、黄花镇维修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平谷区红石门长城段及彰作长城段修缮工程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年底主体完工。市人大代表昨天考察的西城区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当前腾退居民657户,腾退整院和沿街门脸共65处,目前只剩20处,在这些的整体保护上,将通过临时店、工作坊、展览等多种方式,重塑大栅栏品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