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男子盗窃长安一唐代墓葬 遭遇塌方一人死亡

  得知工地附近有古墓,两男子商议后预谋盗墓。在挖掘盗洞的过程中盗洞塌方一人被埋身亡,随后另一人被警方抓获。近日,被告张某被判有期徒刑两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张某是长安区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长安区韦曲街办枣园村某工地附近有一处古墓,便找到任某准备一起盗掘该古墓。今年2月21日,两人各自取了工具到古墓所在地盗挖。当晚7时许,两人开始挖盗洞,任某负责挖掘盗洞,张某负责在盗洞外运土,在盗掘过程中,盗洞突然坍塌将任某掩埋。张某发现任某被埋后,立即用手机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公安机关接警后赶往现场,并联系相关部门对任某实施救援。次日凌晨5时许,警方将任某从坍塌的盗洞里救出,现场经120救护人员诊断任某已死亡,张某被警方控制。后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张某和任某盗掘的墓葬鉴定,该墓葬为唐代墓葬,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科学研究价值。

  近日,长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法院认为,张某盗掘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墓葬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根据相关法律,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又三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延伸阅读:

  盗墓: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犯罪行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数10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