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城的“保护”竟是推倒重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省怀来县境内一古长城烽火台顶部已成为碎石堆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的长城遗址了解到,虽然我国在保护古长城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古长城状况依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于杂草、废渣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城墙当土墙 偷砖成常态

 

  长城“外三关”之一的宁武关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境内,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今年6月,记者在宁武关附近的洞儿洼堡看到,矮矮的城墙上杂草丛生,而堡内是一垄垄绿油油的油麦。在阳方口段长城,被扒了砖的长城成了一截土墙,外侧几乎被煤渣掩盖。“啥长城?不就是堆土墙嘛!以前为修公路铁路,推倒了一截,剩下的这段成了煤渣场的围墙。”路过的一位村民说。

 

  在一些地方,偷盗长城文字砖对长城的破坏很大,这些文字砖被凿下后,整个城墙就可能很快倒塌。一些基层文保员表示,目前长城碑刻和文字砖仍然有市场,偷盗的文字砖转手文物市场,价格就能翻倍。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文保人员表示:“曾有县领导为了送礼,指名让村里的干部去长城上取几块文字砖。”

 

  记者了解到,在华北地区长城沿线的一些县区,像城堡内种地、长城旁盖房、城墙上打洞、扒长城砖等现象还远未消除。

 

  更有甚者,有关部门对境内古长城“两眼一抹黑”。在山西省某长城景区所在县,文化局和文物保管所负责人都不清楚本县境内的长城段落数量、位置和损坏情况。“关于景区长城,你问风景区管理处,其他长城资料在省文物局,县里不知道。”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说。

 

  无利不管 有利抢着管

 

  近年来,长城的旅游开发日益成为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长城中有不少段落是省界、市县、县界。

 

  在部分既是省界、又属于热门旅游区域的长城段,争抢长城的管理、开发权现象并不少见;而一些目前没有效益的长城段,又都推着不管。

 

  在河北遵化县,曾有一家铁矿厂的矿渣非法堆放在10多米长的长城上,遵化县通知邻县兴隆县处理。兴隆县执法时,矿方却说这是遵化的长城,跟兴隆县没关系,于是不了了之。“保护管理权属不清,执法底气不足。”一位执法者辩解说。

 

  破坏真文物 修建假古董

 

  多位长城专家表示,合理开发长城旅游景点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保护、合理利用长城的重要举措。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地方为短期经济利益,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长城修建时期不一,建筑风格不同,但在旅游开发热潮中,不少地方对历史较为久远的长城推倒重建,要么照搬明长城建筑风格,要么完全模仿八达岭等长城段,成为彻头彻尾的“新长城”。

 

  长城专家、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王杰瑜说,随着国内长城旅游不断升温,这种破坏真文物、修建假古董的事情在多地不断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缺失,一些地方为了短期经济利益,随意规划、修复和开发,对古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长城历史的厚重在于,人们摸到的这块砖是古人亲手砌上去的。”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说,长城保护的相关部门要明白,八达岭有雄伟之美,一些地方残破的长城也是一种美。“要学会欣赏长城的残缺美,不能因为维纳斯的断臂就要打碎了再造新的。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对后人的不负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