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32处保护建筑被拆被废 文化遗产如何继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保吉寨的寨墙保了下来,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仍需要思考很多

 

  一则郑州“保吉寨的寨门、寨墙可能要被拆”的报道,再次引发郑州市民对于郑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关注。

 

  虽然最终文物部门出面澄清,寨门、寨墙不可能被拆,但还是暴露了郑州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2011年,郑州市政府公布32处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4年多过去,5处建筑已被拆除,还有一处被严重损毁。

 

  【事件】

 

  保吉寨寨墙恐被拆

 

  是郑州唯一现存寨墙

 

  近日,“郑州唯一现存的寨墙”可能被拆的消息,让保吉寨这堵原本不起眼的寨墙,闯入了公众视野。

 

  过了西流湖公园大门,沿着中原西路往西走两三百米,向北就能看到一个灰色的门楼,就是“寨门”,两侧则是“寨墙”。寨门由青砖垒成,两扇大铁门上锈迹斑斑。

 

  绕村一周,寨墙只在北侧开了个小口,村里一位老人说,这是当年冯玉祥的一个部队打了败仗,从此处豁开了一个口子逃离了。

 

  郑州市虽然大部分城中村都是以“寨”命名,但提到寨墙,不少人会感到陌生。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成立初期,郑州寨墙遍地。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市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寨墙逐年被拆,损毁殆尽。

 

  而如今,郑州市唯一有寨墙、寨门的城中村就是保吉寨。但保吉寨可能面临拆迁,不少居民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政府已经要我们搬迁了,寨墙能留住吗?”

 

  西流湖街道办事处一名魏姓工作人员提供给河南商报记者的《关于保吉寨遗址有关情况报告》中说,保吉寨寨墙始建于清咸丰九年,迄今有150多年历史。2007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保吉寨寨墙遗址被列入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拟定改造方案时,并未将保吉寨寨墙列入改造范围之内。

 

  据了解,郑州市文物局有关专家多次到现场实地考察论证,并拟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审核。然而这一切,大多老百姓并不知道。

 

  【探访】

 

  4年多来

 

  5处优秀近现代建筑被拆

 

  目前来看,保吉寨的寨墙能够留存下来,问题不大。而对于郑州市的优秀近现代建筑而言,不是每一处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2011年3月,郑州市政府公布首批中心城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包括二七宾馆、河南人民会堂等32处近现代建筑。4年多过去,河南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国棉三厂办公楼西配楼受损严重,另有5处建筑被彻底拆除。

 

  最先被拆除的是东方红影剧院,在名录批复之前的1月份,该剧院就已开拆。按照拆除时的规划,该剧院将在2013年时回迁到原址。但截至目前,此处地块依然被围挡包围,工地内长着不少荒草。

 

  2012年8月,位于南顺城街和大同路交叉口附近、原名郑州绥靖公署礼堂的一幢建筑被拆。目前,原址上是一座已投入使用的办公楼。

 

  2013年,南乾元街75号院被拆。该建筑位于菜市街与南乾元街交叉口南侧,房子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当时,有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该建筑会择地重建。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走访了附近居民,均表示没听说有什么动静。

 

  郑州铁路局六号楼,见证了郑州铁路发展的辉煌。2014年4月,郑州铁路局六号楼被拆,在原址上要建一座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楼。目前该工程主体已经完工。

 

  2014年12月份,二七宾馆开拆。二七宾馆建于1975年。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二七区分局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二七宾馆原先是商业用地,现在调整了规划,改为市政用地,将建绿地广场。河南商报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原址目前为一个美食广场和一个停车场。

 

  【保护】

 

  国棉三厂、郭家大院

 

  得以留存

 

  除了被拆毁的,还有一些经过社会各界努力后得以最终留存的。比如,国棉三厂的办公楼不被彻底摧毁,就和市民的举报有关。

 

  2011年3月,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被确定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不足1年,办公楼西配楼就“惨遭黑手”。

 

  根据规划,西配楼和主办公楼是一体的,也是要建的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纺织工业博物馆,以郑州国棉三厂为核心保护区,保留厂门、核心厂房、办公房及部分住宅等建筑。

 

  提起西配楼被毁,在国棉三厂工作了近40年的王先生就觉得气愤,“政府都下文说要保护了,他们还偷着拆。”市民发现开发商偷拆后,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媒体举报,才使被拆毁的范围没有进一步扩大。

 

  而说起郑州保护优秀建筑的成功案例,绕不开郭家大院。2013年,由于地铁二号线规划问题,郑州市区唯一的一个四合院面临拆迁。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获得多方关注。最终的结果是,地铁二号线避开郭家大院进行施工。

 

  保吉寨不少村民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虽然自己没有得到确切说法,但寨墙肯定不能被拆,“世代在这儿生活,我们可以搬迁,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它保住。”

 

  采访中,这些富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在保护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不少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感到力不从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