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全社会保护文物的“天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秦鹰”“雄鹰”在行动

 

  9月23日上午,陕西省公安厅刑事侦察局政委吴仲飞在“秦鹰”微信平台上看到一条信息,在西安市阎良区一家农户的玉米地里发现盗洞,散落遗骨和陶片。他马上布置文物案件侦察处的干警进行处置。

 

  2014年4月,由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创建的全国首家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秦鹰” 微信平台正式开通。“秦鹰”微信平台定位为信息主导、资源共享,该微信平台的最大好处是信息线索方便快捷,把警方8小时工作延长到24小时,从事打击文物犯罪的全省公安机关和文物系统都能全天关注打防动态。

 

  2011年5月,陕西省公安厅在刑侦局专门成立了“文物案件侦查处”,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一支省级打击文物犯罪专业队伍。目前,陕西文物犯罪高发的西安、宝鸡、咸阳等市也相继建立了专门打击文物犯罪的专业队伍。

 

  近年来,陕西文物、公安部门加强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强化安全防范。2011年,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托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建立了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收集、汇总、整合、分析、研究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为全国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陕西省2012年至2015年连续开展代号为“天鹰”“猎鹰”“秦鹰”“雄鹰”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其中,2012年至2014年的专项行动期间,警方打击处理文物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1246人,追缴文物4488件(组);侦破了一批文物犯罪案件,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246人,追缴文物448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128件、三级文物733件。今年正在开展的“雄鹰”专项行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侦破文物案件82起,打击处理文物犯罪嫌疑人159人,追缴涉案文物1081人。经过连续的打击行动,陕西文物犯罪案件发案总数呈下降趋势,文物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

 

  “天网”在“遗产日”架起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陕西省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建设的启动仪式在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举行。这一天,X-750型四轴八翼遥控无人机搭载着高清摄像装备飞行在汉长安城遗址上空,巡查了宣平门、清明门、未央宫、长乐宫、汉城湖等地,采集到的画面实时传回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的指挥中心。

 

  除了无人机,在西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全息作战平台”指挥部,沙盘系统模拟了整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发生的突发事件。在现场,显示屏显示陕西历史博物馆闭馆后,馆内报警系统被触发,怀疑有可疑非法人员潜入。系统立即启动《陕西文物重点地区安全防范应急处置预案》,博物馆内保机构迅速封锁大门并报警,由市公安局联网平台下达指令后,派出所立即出警到达现场。随后,接到指令的市公安局文物大队及技术部门到达现场开展勘查工作。其间整个指挥部通过视频图像网络巡查,在博物馆东门附近发现嫌疑人行踪,警力赶到后成功抓获嫌疑人,同时查获被盗赃物。

 

  6月13日,陕西省文物局与省公安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合作范围包括持续深化公安机关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工作长效机制,坚持深入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加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信息化建设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努力推动公安文物安全防控系统并网互联,及时优化涉案文物鉴定“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文物安防科研合作机制,不断扩大人员培训交流。双方同意,在西安市文物、公安部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推进将全省各地文物安全纳入社会综合安全防控体系。

 

  同一天,西安市文物局与西安市公安局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决定建立“一个平台(网络合作平台)、五个机制(科研合作机制、人员交流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业务培训机制、案件奖励机制)”。

 

  “以前我们公安的重点是有了文物犯罪再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物安全的前期保卫就成为必要”,9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分局局长阎鸿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警力、财力和技术手段的提高,使打击文物犯罪的工作可以向防范前伸”。

 

  西安市建立网络合作平台,包括秦始皇陵、阿房宫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全市52个重点文物保护区域纳入“天网”工程;将“公安局全息作战平台”与“文物安全网”连接并网,将文化遗产安全纳入社会综合安全防控体系之中,快速处置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2015年将完成全市国保、省保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网与公安全息作战平台的联网,争取三年实现全市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文物安全网与公安全息作战平台的联网防范工作。将文物重点单位信息情况纳入公安地理电子信息系统;建立文物案件数据库,尤其是周边地市文物案件数据;建立文物违法犯罪人员、涉嫌文物违法犯罪高危人员的信息库。

 

  阎鸿介绍说,西安市公安局制定了三年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保护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国保单位全部普查一遍,制订个性化的安防方案和紧急处置方案。“每年我们按照总体方案一步一步做,三年以后,西安文物安全工作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防为主 社会参与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的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保护好陕西文物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履薄冰。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确保文物安全是核心”,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在这种思路下,我们产生了‘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的构思”。

 

  “陕西文物那么多,文物安全工作要以预防为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赵荣为记者解析了陕西“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这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意识、三支队伍、四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文物安全工作新模式。

 

  “围绕一个中心”,即文物工作要紧紧围绕确保文物安全这个中心。

 

  “树立两个意识”,即树立预防性保护的意识,将各种保护性措施前置,最大限度地做好文物在自然或人为损毁前的保护工作;树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识。

 

  “建立三支队伍”,即文物行业专业队伍、科技队伍、群众文保员队伍。

 

  目前,陕西全省有专职文物稽查队18个,文化文物综合执法队59个,共有行政执法人员772人。设立4个科研基地、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建立了门类齐全的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实验室。每年专门列编一千余万元文保员专项经费,全省文物系统共聘有群众文保员5600余名。

 

  “狠抓四个环节”,即严格制度、严格把关、严加防范、严厉打击。

 

  近年来,陕西出台了《陕西省秦始皇帝陵保护条例》《黄帝陵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陕西省帝王陵保护条例》等法规已进入立法编制程序。2011年以来,陕西省文物局与公安厅共同建立了《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工作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机制;打击文物犯罪奖励制度;培训制度,这个机制得到了全面落实。

 

  “文化成果人人共享,文物安全人人有责,要落到实处,必须全社会参与,这是对文物安全最好的保卫”。赵荣曾对公安部门领导开玩笑说,文物安全的“四个环节”——严格制度、严格把关、严加防范、严厉打击——前2.5个是文物局的事,后1.5个是公安的事,两方面加起来就完整了。

 

  赵荣强调说,文物安全是属地化管理,地方政府是文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陕西省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的建立,将地方政府以及公安(消防)的力量动员起来,将文物安全由文物行业内部的垂直化管理向平面化、立体化发展。

 

  树立大文物安全意识

 

  陕西“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实践。

 

  “要树立大文物安全意识”,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自分管文物安全以来,一直在考虑如何破解文物安全面临的难题。他对记者说:“文物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一部分,仅靠文物部门一家是不行的,要明确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

 

  所谓“大文物安全意识”,是指所有的文物保护工作涉及文物本体的安全,都是文物安全的一部分;所有的文博系统干部职工都是文物安全责任人;文物安全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

 

  “文物安全不仅仅是文物主管部门及文博单位保卫处(科)的责任,文物主管部门是安全工作的督察者,更主要的是起到监督、指导责任”,周魁英说。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目前,陕西凡是有破坏文物等文物安全督察案件,省文物局都将督察单发到市县政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发到当地文物局;到各地检查文物安全,通知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一起检查,当场解决问题;全省公安系统由单纯破获文物案件,转为全程参与文物安全工作;与消防部门联动,文保单位从消防设施、消防检查到消防工程方案都由消防部门来做。还将与公安、消防部门联合培训文物系统保卫人员。

 

  商洛市洛南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遭擅自迁移、拆除案是2014年发生的一起法人违法案件。2014年4月,洛南县政府擅自越权同意城隍庙重建设计方案,城隍庙被开发商违法拆除。案件曝光后,国家文物局迅速发函督办。陕西省文物局致函商洛市政府提出督办要求,多次赴现场督办。商洛市政府给予洛南县县长、分管副县长行政警告处分。陕西省文物局责成洛南县政府原址重建城隍庙。

 

  2015年5月,陕西省文物局与商洛市政府联合发文,为商洛市规划、国土、文物、文物等相关部门部门举办文物安全培训班。省文物局长赵荣与商洛市市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这些都改变了以往文物安全靠文物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赵荣对记者总结说:“把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落到实处,是文物安全工作的难点,也是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的亮点。现在体系构架已经形成,今后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提升”。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