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孔府文物家底 提升科学保管水平
2015-10-08 16:01:58 作者:徐秀丽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山东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几栋青砖青瓦的古典明清建筑,朴素,典雅。
“孔府文物档案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初步统计,孔府档案馆共拥有馆藏文物40余万件,多为孔府旧藏。一级文物375件,二级文物2417件,三级文物3970件,其中以26万件之多的孔府明清私家档案最具地方特色,十分珍贵。”曲阜市文物局局长、曲阜市普查办主任孔德平介绍说。
孔府文物档案馆是曲阜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点单位,也是济宁市普查全面推进的关键。馆藏的陶瓷器、铜器、珐琅器、金属器、玉石器、织绣品、字画、书籍、档案、竹木牙雕、文房用具、印章、钱币、漆木器等,基本涵盖了此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涉及的35类可移动文物。
在档案馆一间简单的普查办公室内,普查员正在一个大的放桌上,整理普查一批孔府档案。“这批档案多是散落在成册档案之外的,多为单片保存的,究竟属于哪一部分档案,普查员要根据档案书写的内容来确定。”孔府散档整理组的刘玥告诉记者。“如这片档案,为清乾隆朝四十七年的,记载了咨询月食日期时刻的事情,属于朝廷政治。完残程度为四角残缺,这些信息要登记在我们专门为普查制作的《新编孔府档案目录登记卡》上。”对于散档的类别,普查员根据记录的内容,分成“袭封”“宗族”“属员”“刑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宫廷”“朝廷政治”“财务”“文书”“庶务”等十二大类进行记录。
“孔府散档的整理是从今年的4月份开始的,10个人左右的整理组,大概每天每人能整理二三十件。到现在已经整理了1万多件,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档案。” 刘玥说。
在办公室的另一侧,两个钱币的普查组正在为钱币拍照、称重、登记……曲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赵小珍和她的两个同学是普查的志愿者。“虽然钱币的普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能做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普查之中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赵小珍说。
“杂项组的普查是最繁琐的,玉石器、瓷器、金银器、漆器、文具、牙骨角器、竹木雕、玻璃器、雕塑、木刻板等不容易归类的都在杂项组了。”孔府文物档案馆馆长鲁凤说。杂项组的赤桂福和他的同事们正为清代的一套红漆花卉绘纹套盒拍照,套盒色彩艳丽,工艺讲究,大小套盒共5个,每个都要从不同角度拍照、上传。“按照国家普查办藏品登录流程,一件藏品,首先要将藏品信息录入到excel表,再把相应的藏品照片按要求命名,最后按照流程上传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为了更好地反映藏品的特征,一件藏品至少要从三个角度来拍摄,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全景图、局部图、底部图等,而藏品图片的命名则要包括藏品编号、拍摄角度、图片顺序号,耗时耗力。赤桂福为提高录入速度,翻阅了大量资料,成功设计出一款操作简单、运行快捷的照片处理软件,并应用到文物普查中。几个月的实践证明,这款照片处理软件的实用性非常强,不仅操作简单,还大大缩短了操作流程,同事们对他的小发明赞不绝口。” 鲁凤说。
孔府文物档案馆中,最为珍贵的一批文物当属历代衍圣公穿着的官服、常服等明清服饰。
“这件明代蓝地妆花纱蟒衣,身长135厘米、通袖长234厘米、腰宽55厘米、袖宽66.6厘米、下摆112厘米、领高10厘米。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出摆织成式袍。亮地纱地,织四合如意连云纹。暗花纱地上妆彩织柿蒂形蟒,两蟒穿前胸后背,腰栏上织七行蟒,袖栏侧面升蟒各一,颜色以黄、绿、白为主色调,此蟒衣绣工极精,蟒纹造型生动,为传世明代官服中之珍品。”普查文物一组组长彭伟民介绍说。“历史上,改朝换代后,前朝的衣服会被销毁。这件明代的衣服因为孔府‘天下第一家’的地位和衍圣公的特权才得以留存下来。十分珍贵、稀少。也充分体现出历代封建王朝对孔氏后人的优渥。”
据介绍,截至9月15日,孔府文物档案馆已经完成库藏金银器、铁器、漆器铜器、瓷器、文具、竹木雕、玉石器、珐琅器、玻璃器、书法绘画、古籍图书、印玺符牌、孔府档案(成卷)等27个大类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曲阜境内的反馈有文物的8家国有收藏单位中已完成6家,870余件/套藏品的普查认定工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登录藏品总数59420件/套,实际数量383280件。
“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对馆藏文物的整理、登录,文物分类更细致,数量统计更标准,文物的基本信息、影像数据得到全面完善;利用这次普查解决了原本文物归类不清、交叉存放等问题,使馆藏文物管理更加科学,保护更加合理;同时摸清了馆藏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为下步文物修复保护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孔德平表示。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济宁市普查办副主任丁海燕说,“曲阜作为济宁市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排头兵,对整个济宁市的文物普查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济宁市在普查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工作经验: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周一交流’的例会制度,通过以会代训、以干带学、新老结合、专家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普查中的共性问题,及时座谈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梳理和解决问题,保障了普查进度和数据质量。”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