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使损毁的古建筑和文物精确还原成为可能

  一场大火把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付之一炬,从此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仅存记忆中……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刻不容缓。8月26日,记者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孙保燕教授发明的智能测量技术,使古建筑和文物的还原成为可能。

  据了解,全国古建筑保存有电子档案(深度复原图)的仅有1%左右。北京、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古建筑测绘工作也刚刚起步,但采用的方法基本是传统的人工方式,效率低,精度差。孙保燕教授发明的非接触智能测量模式技术,不需要在建筑物上埋设任何测点和仪器,也不需要高空作业,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光栅扫描、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和全站仪有机结合,完成对古建筑的整体尺寸和细部特征尺寸的快速测量。整体测量数据的尺寸误差在3毫米以下,细部特征尺寸误差在1毫米以下。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

  利用该项技术,桂海碑林博物馆首次成功测绘了独秀峰大型摩崖碑刻“南天一柱”“紫袍金带”等,测得了碑刻的详细尺寸和字体形状。“不用搭架子,安全省钱,效果好,使桂林碑林保护和有效利用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馆长曾艳娟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