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投入近3000万元修缮文物建筑 让古建筑“活”起来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瑞芝唐公祠,是高新区古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典范。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鳞次栉比的高新区,不少古建筑因各种问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未挖掘出来,仅停留在建筑符号阶段,同时部分建筑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后续运作资金而陈旧残缺。

  上周末,在唐家湾镇山房路的瑞芝唐公祠内,数十名身穿黄黑练功服的小朋友,在师傅唐成建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打起了咏春拳的基本动作,马步、冲拳、压腿……每一个细节都有板有眼。这座尽显岭南建筑特色的祠堂修缮之后,重新焕发活力,公益性武术、舞蹈培训、书画展等公共文化活动长期在此进行。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瑞芝唐公祠,是高新区古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典范。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鳞次栉比的高新区,不少古建筑因各种问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未挖掘出来,仅停留在建筑符号阶段,同时部分建筑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后续运作资金而陈旧残缺。

  “文物建筑要保护更要活化,让它们焕发活力,只有进行活化利用,才不会被荒废,才能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来。”高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高新区将投入近3000万元,对区内分布在10个社区的唐家三庙、卢慕贞故居、那洲古氏大宗祠、上栅易初祠、北沙卢氏孖祠等18处重要古建筑进行修缮并活化,使之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成为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

  一直以来,高新区高度重视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修缮、保护重点文物建筑。据不完全统计,高新区迄今对外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15处,约占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三分之一。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苏兆征故居、唐绍仪故居、唐家三庙、古元故居、淇澳岛抗英遗址等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瑞芝祠、卢慕贞故居等4处。

  这些现存的古建筑主要包括祠堂、庙宇及民居,多为清朝时期所建,硬山顶,灰瓦面,青砖墙体,花岗岩石基,多以木雕、砖雕、灰塑及壁画为装饰。清末民初建筑出现中西合璧建筑风格。“这些古建筑反映了高新区(唐家湾镇)从宋朝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清朝末民国初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俗民情。”高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高新区相继完成了维修唐家共乐园内重要古建、设立会同村史馆、重建中山公园遗址、维修古元故居、整修瑞芝祠等文物保护工程。维修后的文物古建安排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管理,并加以综合利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同村史馆依托会同莫氏大宗祠而设,向会同乡亲、游客展示会同概况和历史,成为会同村重要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瑞芝祠成为高新区(唐家湾镇)文化中心的分设活动点,高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常驻高新区武术协会、聚和艺术团、唐家历史文化研究会、非遗传习所等文化团体。

  这些古建筑如何更精彩地“活”下去?从去年底开始,高新区对散落在各个社区的古建筑摸底调查,综合考虑文物古建重要性、保存情况、权属情况及权属人意愿、地理位置等情况后,确定了文物古建维修计划,即由区财政投入近3000万元对区内分布在10个社区的唐家三庙、卢慕贞故居、那洲古氏大宗祠等18处重要古建进行修缮保护。

  “目前,卢慕贞故居维修工程已开工,其他项目正在抓紧开展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大部分项目将在今年国庆前动工,部分项目在年底前可完工,最迟的将于明年4月前完工。”据高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古建筑修缮后将用于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或设立村史馆、展览馆,或设立社区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文娱活动室,对公众免费开放,使文物古建得到活化利用,注入新文化内涵,焕发生机和活力。

  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加大非遗文化挖掘利用

  在加大对文物古建筑保护和活化的同时,高新区还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漫步百年古镇,触摸岁月痕迹,品味古韵唐家,邂逅浪漫爱情,体验国学博大精深,玩尽竞巧互动游戏……为期七天的以“竞巧唐家湾、相约七夕节”为主题的首届唐家古镇七夕文化周于本月14日开幕。

  七夕文化周是高新区挖掘唐家古镇非遗文化、打造传统节日活动新品牌的重要内容。高新区(唐家湾镇)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时的唐家,七夕节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有拜七姐、商女斗巧摆花街、浸冬瓜水、浸谷、穿针乞巧等传统乞巧习俗和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唐家古镇传统民俗重现。

  活动期间,市民游客不仅能深入了解七夕传统民俗文化,还能品尝唐家传统美食、欣赏书画展、京剧粤剧表演、萨克斯演奏和怀旧音乐,更能体验茶道、武术、国学等传统文化,参与七夕竞巧互动游戏,赢取代金券和礼品,享受山房路28家同盟单位提供的优惠服务。

  目前活动已吸引过万人次参与,随着七夕节的临近,未来两天将迎来活动的高潮。明天在巨川祠德音书院将举行传统国学体验和古琴欣赏;七夕节当天,唐家共乐园将开展七夕竞巧主题游园,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受唐家古镇本土文化魅力。

  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高新区拥有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6项,这些资源是高新区的宝贵财富。”高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高新区每年都举办高新区非遗文化节、淇澳端午巡游、中秋对歌会、金花诞等非遗文化活动,彰显了本土非遗文化的强大活力。今年端午节期间,更将淇澳端午巡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唐家湾特色美食展示等主题有机结合,成功举办了第六届高新区非遗文化节暨首届唐家湾美食节,全方位展现高新区丰厚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为高新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

  “目前已完成唐家湾麦记饼艺非遗资料整理工作,正在开展淇澳端午巡游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高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大非遗文化挖掘利用力度,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以中秋对歌会、淇澳端午巡游、唐家湾茶果等非遗项目为元素,培育和扶持非遗精品节目,进一步弘扬高新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加快推进辖区小型场所整治工作

  日前,高新区社工局、区安监局、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唐家社区山房路、畔海花园两个区域违规住人小型场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记者了解到,小型场所整治工作是此次火患整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项目。此次行动共检查小型场所14家,发现火灾隐患1处,189诚信商行违规住人,检查组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予以当场处罚。

  在小型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对经营者宣讲消防安全重要性,现场对业主进行规劝、整改,对违规住人的商户予以当场处罚。此次专项行动提高了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震慑了违法违规小型场所经营者,推动了社区小型场所整治工作,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居住环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