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国保”报恩寺启动维修 元代古建重现丽影
2015-08-12 16:30:50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日报 已浏览次
眉山东坡区高丰村报恩寺,被农田包围,略显破败。这座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木结构寺院,2006年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12月开始,报恩寺维修保护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开始启动维修。历时7个多月,古老的寺庙终于重现昔日风姿。
川内罕见的元代建筑
7月底,热火朝天维修了大半年的报恩寺,终于安静了下来。记者看到,寺院大殿曾经斑驳糟朽的木柱、被白蚁蛀空的斗拱等构件,都已经按传统工艺重新维修。寺院保护范围的一座破旧民房,也已经拆除。东坡区文管所所长杨宇春介绍,报恩寺维修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验收,便可重新开放。
报恩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是一位姓王的信士为报母恩而建。后来历经圮废,现存的建筑为元泰定年间重建。如今仅存大殿。
报恩寺大殿木结构是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有12架椽。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为二出挑。柱头卷杀为倒钟形,大殿下方,石砌了须弥座台基……这样的风格,让大殿看上去大气庄重,而大殿外间的叉手扶脊、斗拱结构等,无不工艺精巧、匠心独到。殿中,左右两边还有两根柱子,上面各盘踞着一条飞龙。而大殿梁上的题记依然明显:“泰定四年”。
据东坡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报恩寺之所以成为“国保”,就在于它是一座完整保存的元代木质古建筑,再加上四川现存的元代以前古建筑本就稀少,因此报恩寺就成为研究四川境内宋元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证。
全面修复比以前更“旧”
然而,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报恩寺,因为一直处于田坝这种潮湿环境,再加上自清代以来就没有进行过落架大维修,“一身重病”毁损非常严重。东坡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报恩寺的毁损主要是蚁害严重,导致大部分木结构已经腐烂。再加上潮湿的侵蚀,大殿四个鳌角已断裂。
让文保机构和施工单位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开始启动维修时,才发现报恩寺的毁损远超预估。杨宇春说,“以前我们预计需要维修的斗拱只有40个,但揭开梁瓦后才发现,几乎所有斗拱构件都有虫蛀等病害。仅斗拱一项,增加的维修量就有195个。”
为了能满足古建维修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这些斗拱全部被编号后才进行拆除,更换掉朽木以后,再按原来的结构一一复原。而新购的木材,也几乎全是报恩寺修建时采用的柏木和杉木,为了防潮、防腐和防风化,木材还全部经过了防虫药剂浸泡、喷涂和注射等处理。重新更换的斗拱,样式和材料被要求严格按旧物制作,围板部分的刨光和浮雕花饰,甚至木材外表的面饰工艺都有严格要求。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